9月22日,发改委召开“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和市场调控”新闻发布会,会上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提出“明年将根据国内棉花供需形势做好棉花进口的相关工作,除发放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89.4万吨关税进口配额、满足纺织配棉等需要外,不再增发进口配额,并引导国内纺企多使用国产棉。”消息一发出,市场各方均在猜测除承诺的89.4万吨配额外,是否还会增发一定的加工贸易配额。然而在9月25日召开的2014年度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相关部门在做新年度部署的安排中明确,“明年将根据国内棉花供需形势做好棉花进口相关工作,除发放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89.4万吨关税配额外,原则上不增加发放进口配额,并引导国内纺织企业多使用国产棉。”市场纷纷将这一消息作为依据,认为明年不会再增发加工贸易配额。
9月25-26日走访黄岛保税区,与一些保税仓库负责人和贸易商进行沟通了解到,不增发配额的消息对涉及进口棉贸易的企业而言带来巨大的压力。2011年度中国棉花进口高达544万吨,期间最高峰时期全国保税棉花库存能达到60-80万吨,2012年度进口440万吨,高峰时期保税棉库存萎缩也达到过近50万吨,2013年度进口萎缩到300万吨,保税棉最大时期库存约30万吨。在不增发配额的预期下,2014年度的进口预期下降到200万吨以下,有悲观的预期为150万吨左右,保税棉的最大时期库存预期不超过20万吨。进口棉业务的萎缩,从“潮起”到“潮落”,对于从事进口棉贸易和保税棉仓储企业的挑战将不言而喻。
一些从事进口棉贸易的企业已放假,甚至退租办公室。有部分企业则尝试除棉花以外的业务,包括棉纱、棉布,甚至是其他行业业务。有贸易商表示,当前进口形势严峻,棉纱进口业务也呈低迷状态,但企业必须要多种尝试,寻找契机不能坐以待毙。仓储企业也尝试增加其他产品的存放,包括橡胶、PTA等产品。有仓储企业表示,前些年在金融危机时期一度低迷,仓库里空空如也,最高峰时期库里库外都是货,现在期盼回到高峰时期已不可能,但不希望再回到金融危机时期的惨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