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达集团2013年上半年工作报告全文》公布,对下半年工作安排方面着重强调了减少零售业态的占比。该报告中万达集团表示,明年开设的万达广场(不含万达百货)二楼将全面取消服饰业态,力争不招零售业态,并且要在2015年前把已经开业的72个广场二楼业态调整完毕。据悉,调整后的万达广场将增加生活类业态占比,比如美发、美甲、书吧、教育培训等。
作为被众多媒体解读为行业内首个明确表示全面“去服饰化”的商业综合体,此消息一出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未来的购物中心,到底还需不需要卖服饰?如果未来的购物中心真的取消服饰业态,服装企业和消费者对此的反应又会有哪些不同呢?为此进行了随机调查。
“开店必火”或成历史
在此次调查中,《服装时报》小编发现,在随机调查的100个调查样本中,95%的受访者听到万达要取消服饰业态后的反映为“购物中心不卖服饰,还卖什么?如此看来,假设未来所有万达广场都取消服饰类业态,也许会彻底颠覆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体验感觉。
究竟消费者一年大约会去几次购物中心呢?调查显示,其中65%的受访者一年内会去购物中心25次以上,而其中8%的受访者购买了服饰,除此之外,他们去那里更多的是聚餐、看电影、溜冰甚至是闲逛。
正是这样的消费行为,让众多服装企业备感烦恼。
“快时尚品牌们一直很纠结,一方面它们只选成熟商圈的位置开店,在北京就是那么几家商场,但商场一般提供不了那么大的位置,购物中心倒是可以提供空间,却常常偏离核心商圈,‘很快这些品牌就开始嫌弃’购物中心不够成熟的‘买气’。”北京某商场招商部的一位负责人说,“快时尚们进驻的条件就是‘最好的位置’,并且喜欢扎堆,比如ZARA、H&M,一街之隔是它们认为最好的位置,往往这两家开张了,‘老邻居’Gap、UNIQLO也会随之而来。”
可以这样说,快时尚品牌们怀着纠结的情绪,进驻到新的购物中心,而大部分服装企业就没有那么大胆了。“尽管进购物中心是一种大趋势,但是目前我们仍打算与商场合作。”长年代理多个服饰品牌的代理商李先生表示。此前,他曾同时接到北京某购物中心和某商场两拨人马发出的入驻邀请,在权衡利弊之后,李先生选择了后者。
调查显示,46%的受访者表示,索性让自己旗下的服装品牌留守商场,对伸出橄榄枝的Mall们说“不”,而有37%的受访者表示,因自己旗下的服装品牌业绩不佳,而遭遇尴尬撤出购物中心的窘境。
如果万达广场取消服饰类业态,真会摆脱之前的尴尬处境吗?据悉,万达集团已在今年开业的大连高新和宜兴两个万达广场进行试点,效果超出预期。调整后万达广场的二楼客流比未调整的万达广场增加10%以上,销售额增加8%。
一位与万达保持长期合作的服装企业表示:“万达百货中的服饰业态定位比较大众化,都是以快时尚、国内中端品牌为主,近两年来,这些商品的实体店零售受到电商的冲击比较大。对于任何一家商场来说,服饰、化妆品的收益贡献率是最高的,让万达广场‘去服饰化’,是为了保护万达百货,同时也避免重复招商造成商业面积的浪费。”
加大体验式生活服务势在必行
尽管业内认为,万达“去服饰化”是个案,是伴随其国内商业综合体不断扩张、业绩不断下滑的压力下做出的一种选择,然而,这个压力却是笼罩着所有商场、购物中心的共同隐痛。只要稍稍留心一下北京现有的购物中心,大家不难发现,万达、大悦城、东方新天地、金源购物中心等等都有着相似之处,甚至是入驻的餐厅、溜冰场、影院也类似。
在采访中,《服装时报》小编发现,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优惠活动少导致购物没有血拼的感觉;有40%的受访者认为购物中心店铺不够多;但也有36%的受访者表示,在购物中心购物一般不会遇到货品断码的现象,所以一般会去购物中心购买服饰。对购物中心而言,这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功能规划不够完
善,整体活动策划不够,产品销售速度慢等。
位于木樨园商圈的天雅国际服装城的负责人认为:“购物中心的商品品类基于一定的定位,并不能满足顾客全方位的需求,买衣服和吃饭不同,在餐饮上,不同收入的人基本也都能接受同样的消费,而在服饰上,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则会出现多样化的选择。”
天雅国际服装城的负责人认为,完全取消服饰业态这一作法并不理性,毕竟,餐饮店的租金较低,且装潢、设备、人员成本相对较高,对购物中心的利润贡献是其弱项。购物中心应该预先进行差异化的设定,在业态比例的分配上进行调整,如服饰、配套、餐饮等方面的占比。同时,要与商圈内的竞争对手实现商品品类差异化,并且要在服务上下工夫,尽量避免贴身肉搏式的同质化竞争。
如果说同质化是购物中心的软肋,那么购物中心的提速扩张,则为更远的惨烈竞争埋下伏笔。
来自仲量联行年初的报告显示,以各地购物中心的空置率衡量,上海、广州等地都在2%~5%之间,中国主要城市中表现最好的是杭州,仅为1%,而空置率最高的为沈阳,达到了24.3%。
而来自戴德梁行的一项统计显示,北京购物中心的租户中,餐饮业的占比已经升至18%,对租金贡献最大的服装业态下降至34%。由于餐饮店成为人气最旺的地方,购物中心开始向“吃货们”投降,加大餐饮业态的比例,35%以上的餐饮占比甚至成为购物中心常态。
如今,“购物中心是吃出来的”似乎已成为至理名言。戴德梁行统计显示,餐饮类业态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地位越来越重要。购物中心的餐饮业态已经从满足最基本的饮食需求,向‘吃好’、吃出品位升级。
以北京为例,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购物中心的总存量已经增至662.84万平方米,购物中心的空置率相应上升至14.41%。在购物中心大规模向郊区扩张的同时,体验式的业态成为盘活整座购物中心的关键因素。
大家不妨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近两年即将在北京竣工的Mall们一旦开业,将再次分割、重构现有的商圈,而品牌同质化问题也会越发凸显。
“在未来,购物中心肯定会加大体验式生活服务,变成休闲娱乐的场所,而服饰这类需要集中起来快买快卖的,则将交给更擅长的百货商场。”业内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