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中国时尚同盟与宁波国际服装节合作打造的这一平台,新锐设计师田小田找到了设计生涯的新起点。自2011年以来,中国时尚同盟就一直在为宁波的服装产业升级贡献着力量,从宁波国际服装节的舞台上涌现出来的优秀设计师远不止田小田一个。今年10月,这项旨在推进地方产业内外合作的宏伟计划将再次点燃激情,在政府、行业机构的既定计划中,一切都是为了能让这些优秀的青年设计师展现自我、实现梦想。
“新锐中国计划”再燃激情
多年来,中国时尚同盟就一直在为宁波的服装产业升级贡献力量,从宁波服装节的舞台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他们为宁波服装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时尚血液。
“创意宁波、霓裳东方。”日前,小编从第十七届宁波国际服装节组委会获悉,今年的宁波国际服装节将于10月24~27日在浙江宁波举行。而服装节将上演多场时尚饕餮盛宴,其中就包括由中国时尚同盟在本次服装节上举办的2013中国新锐设计师走进宁波系列活动。
提升时尚话语权
为了全新突显“宁波装”这一概念,在活动设置上,今年组委会把重心集中在宁波产业转型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和创新要素的整合上,着力突出国际国内市场拓展和创意设计。自2011年以来,中国时尚同盟就一直在为宁波的服装产业升级贡献力量,从宁波国际服装节的舞台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
多年来,宁波国际服装节通过积极塑造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和创新的产业平台,提升了宁波的服装品牌和城市品牌的地位。通过与中国时尚同盟的合作,在推进当地产业内外合作的过程中,宁波国际服装节以产业要素融合、市场运作、企业服务为载体,使宁波服装能够进一步发扬“红帮精神”,持续地引领产业时尚,加速产业转型,进而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中国时尚同盟对中国青年设计人才的持续推动,一群年轻而有才华的青年设计师群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持续关注。伴随着国际化、网络化的不断延伸,中国时尚同盟俨然已成为新生代设计师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的最佳选择。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时尚同盟组委会主任孙瑞哲表示,设计是服装的第一大要义。中国的纺织服装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建立中国时尚话语权,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时尚同盟而言,最根本的,便是提升中国的时尚话语权。
时尚同盟三进宁波
从有关方面获悉,在本次服装节上举办的2013中国新锐设计师走进宁波系列活动是中国时尚同盟第三年走进宁波,目前已有多名优秀的中国青年设计师报名参加时尚发布和对接交流,设计师的专业水准、影响力均代表了当前国内服装圈最优秀的新生力量。
据了解,中国时尚同盟目前已经确定参与2013中国新锐设计师走进宁波系列活动的设计师包括saryhe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何佳妮,中国时尚同盟签约设计师宋佳佳&庄亮,Shelley﹒qin针织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江苏省优秀服装设计师秦婉瑜,独立品牌KVKV品牌创始人段奎宇,FJ2、V-Touch创始人贾蓓,ALEXZHENG服装品牌创始人郑彤,the secret goldfish品牌创始人田菁菁,月白嫁衣手工坊高级定制创始人徐孜&廖秋婷,Jose Orlando(奥兰多)品牌设计总监黄海兵,Just‘u高级时装屋创始人蔡宇,以及Mico Wang时装设计工作室创始人王米佳等多位国内知名的青年新锐设计师。届时他们将站上中国时尚同盟的舞台,为观众带来了时尚的饕餮盛宴,其中也不乏震撼的创意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设计师他们多活跃在德国柏林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等国际舞台上,他们中不乏如宋佳佳等深受上海国际车展、汤臣酒店等高端舞台欢迎的跨界高手。据主办方介绍,参与今年发布的部分设计师在我国香港、北京、上海、成都等时尚中心拥有个人品牌或高级成衣定制品牌。他们中70%有在柏林艺术学院等欧美知名服装院校留学经历,或在意大利、法国等国外品牌担纲主设计师以上职务。可以说中国时尚同盟将为宁波当地的服装企业引荐一批强有力的设计人才。
此外,秀导和模特也是本届服装节的一大看点,秀导团队由中国国际时装周和上海时装周的原班人马组成,模特70%以上为国际一线外模。
输入新鲜时尚血液
作为宁波国际服装节的主办方,在谈到今年与中国时尚同盟的合作时,组委会秘书长、宁波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周学明表示,近年来,中国时尚同盟与宁波国际服装节携手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及企业的肯定。今年宁波服装产业再次与中国时尚同盟牵手,在第十七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期间举办“新锐设计师走进宁波”活动,无疑将为宁波的服装设计体系,乃至整个服装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都将带来最新鲜的时尚血液。
在今年的服装节举办期间,如何通过有效的平台战略,凭借设计的语言与创意的表达方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对时尚的协同理解与商贸资源的互动,随之形成“盟”的力量与“群”的气场,是中国时尚同盟时尚发布的价值所在,也是为何有众多优秀新锐设计师不断加入中国时尚同盟的魅力所在。
孙瑞哲强调,“新锐设计师走进宁波暨中国时尚同盟新锐设计师联展”是中国时尚同盟推出的“新锐中国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转型、品牌升级,对服装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以雄厚产业基础为后盾的服装设计体系,将对一个地区的服装行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周学明表示,宁波是服装大市,服装的制造能力强,但设计是短板。究其原因,一是理念,二是人才。宁波部分服装企业资金实力还不够强,更谈不上邀请顶级设计师担纲设计,相反,新锐设计师自我成长需求强烈、专业基础过硬,反而有利于推动双方合作。
通过中国时尚同盟与宁波国际服装节合作打造的这一平台,新锐设计师田小田找到了设计生涯的新起点。她表示,与宁波裕人针织的合作,就是宁波服装企业与中国时尚同盟签约设计师合作的一种有益尝试。如果在磨合过程中,设计师和企业之间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合作模式还可以更加多元化,比如服装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战略出发、权衡资金等实力,采取灵活策略吸引设计师加盟或是订单式采购设计需求。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中国时尚同盟都秉承一个理念:设计师品牌培育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师品牌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除了需要让大众消费熟知外,还需要专业、商业和资本方的介入。
为新锐设计师搭建平台,寻找产业机遇只是一个开始,通过对全国各地服装产业的认知与了解,下一步中国时尚同盟还将为国内的设计师品牌探寻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支持。
新锐的愿景与困惑
如今,服装业正进入一个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走向新的发展方向,进入新的发展平台。而“青年新锐军”正在寻求新的合作,以达成他们心中的梦。
2012年,有11位设计师与中国时尚同盟合作,在宁波国际服装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今年,这一阵容扩大到了18位。
在这些设计师中,有的从业十几年,他们一边为企业服务,一边养活自己的个人品牌;有的刚刚毕业没多久就已经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不过,无论从品牌规模还是知名度来看,他们仍是设计师阵营中的新锐。因此,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正在寻求与相关机构、企业合作,以达成他们心中的梦。然而,又有谁懂得他们的愿景与困惑?
实体店,一个不好做的梦
离本届宁波国际服装节的发布会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设计师黄海兵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今年他将主推自己的新工艺,包括近几年在欧洲流行的无缝技术和中国传统的扎染工艺。
与中国时尚同盟的合作,黄海兵并不是第一次。这次来宁波做发布,他的目的更加明确。“参加这个活动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尽快开设自己的实体店。”黄海兵之前一直和代理商合作,但他认为这种模式不够成熟。
黄海兵说:“作为一名设计师,最大的梦想就是有自己的店,这种心情就像培育自己的孩子一样。”黄海兵的计划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表,他的实体“窗口”将于2014年在北京和上海亮相。
而已经连续三次参加发布的蔡宇,其个人品牌Quiet k-night 12 cy已经在设计师集成店寄卖和网络销售。他告诉小编,目前正在和投资公司洽谈,计划在5年内把品牌真正推向市场,包括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开设小型的定制会所。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设计师并不只有黄海兵和蔡宇,他们通常走的路子是先为服装企业服务,再把赚来的钱用来养活自己的品牌。蔡宇现任职于依文旗下高端男装品牌Kevin Kelly设计总监,黄海兵则同时服务于欧林诺、奥兰多等多家品牌。
不过,大多数设计师对于开店谨慎多过热情。江苏省优秀服装设计师秦婉瑜已经有了自己的Shelley﹒qin针织设计工作室,在她看来,除非遇到非常投缘的合作伙伴,开店只能还在考虑中。
在杭州经营自己工作室的何佳妮也抱有同样想法。除了好的合作伙伴,何佳妮认为如果自己开店,资金很容易被“套住”,毕竟房租是笔不小的数目。“一般实体店当季至少需要200件产品,我们目前的产品数量还不足以支撑实体店的运营,开店还会面临库存问题,这对设计师是致命的。”
何佳妮的担心并非多余,目前的状况是,设计师集成店的压力越来越大,租金的提高直接转化成库存压力转嫁给设计师。而设计师品牌通常都是工厂不喜欢的小订单,何佳妮的家人就在温州开服装厂,作为一名“服二代”,她说,“有时候订单连家里的工厂也不愿意接。”
发布会,结束了就是结束了
店,开还是不开?这个问题着实令人困扰。不过,在开店之前,很多设计师还在为运营问题所困惑。
“发布会结束就是结束了。”蔡宇对小编说,他和他的很多设计师朋友都面临同样的一个问题--发布会结束后,运营方面没办法及时跟进。
“以前我们做过很多场发布会,结束后会接受媒体的采访,政府部门也会介绍一些企业和我们认识,但是并没有后续的跟进。设计师对于商业运营都是‘门外汉’,没有经验也没有精力去跟进买手订货、开店计划。”蔡宇认为,归根结底我们缺少一个好的运营团队。
设计师的想法是,借助政府部门的引导改变来这一现状,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选择加入中国时尚同盟的主要原因。
秦婉瑜最看重的是与企业交流机会,她说:“在国内,优秀的设计师与好的企业能真正融合的机会并不多,现在很多企业花重金引入欧美的大牌设计师,给国内原创设计师的机会很少。”
拥有个人品牌Mico Wang的设计师王米佳也说:“最希望借助政府的合作平台,深入企业,把我们的优势和企业的优势结合在一起。”
何佳妮的目的则更为明确:“通过这次秀,我想和一些面料供应商有所交流,争取以后能合作办发布。”
郑彤和他的个人品牌ALEXZHENG已经与中国时尚同盟合作了三年,这一次来到宁波国际服装节,除了做发布,郑彤还瞄准了静态展,希望借此拓宽品牌的销售业务。不过在郑彤看来,对于与政府、企业合作的发布秀,设计师不能太过急于求成。
“你不能指望做一场秀就立刻火了。自己做秀的成本很高,场地、模特的费用都要考虑在内。和政府机构合作能够降低成本,但作为原创设计师,不管有没有这种合作,每一季该出的产品还是要出,只不过要做发布就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以及至少25套设计而已。”郑彤说,设计师的心态很重要,通过发布会只是展示一下自己,或许会有机遇,但也不要抱很高的期待。
没生意,创意园水土不服?
不管设计师对于政府扶持的态度如何,随着设计师集成地或创意园在各大城市的兴起,政府正在做的是为原创设计师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不过,设计师们似乎对规模大过机会的创意园有些失望。
在秦婉瑜看来,创意园对于设计师来说是“空”的,很多设计师进驻创意园后并没有得到如预期的效益。“宣传力度、活动组织都不够,政府的推动作用还没做‘实’。”
“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在创意园的设计师很难做,他们基本都是靠做一些批发单来维持。”蔡宇说,设计师品牌普遍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没有足够的钱,库存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减轻库存压力,产品数量只能减少,而没有足够的产品直接影响到的就是规模。
郑彤也认同这种说法,他目前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任教,对上海各大设计师集聚地多有熟悉,他认为这样下去是个恶性循环。“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做创意园,但是进去的设计师面对的是稀疏的客流。没有生意,设计师就无法支付入场费用。”
事实也的确如此。
今年3月,广州知名文化创意园“红专厂”传出将被拆的消息,而在此前这里已经有不少设计师工作室因为高昂的租金价格选择撤离。据悉,“红专厂”的租金日益增长,每月一两万的工作室租金对于年轻设计师近乎于天文数字,只有一些精品店和餐厅可以承受。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前期没有经过太专业的考察,后期的宣传力度也没有跟上。当然,设计师也不该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创意园,设计师自己的水平是关键,你有多少产品、有多少客户也是个问题。还有一点,当前国内的大部分消费者还远没达到欣赏和消费设计师品牌的水平。”郑彤指出,创意园在国外做得不错,但在国内会不会水土不服?恐怕还需要做一些更符合国情的改变。
在设计师们看来,各地五花八门的创意园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大戏台”,但这个戏台太静了,没有宣传,也没有观众。蔡宇对小编说:“创意园是有了,但媒体的宣传力度还需要跟上。”
守二线,小城市不是没竞争
围绕在中国新锐设计师身边的困惑还很多。他们一方面得意于其个人设计风格的纯粹性,同时也感叹在艺术与商业结合日益紧密的今天,置身于变幻莫测的商业领域中,身为设计师的势单力薄与不知所措。
如果把时间推回到一位原创设计师刚“出道”时,有多少年轻人在为选择更为时尚的一线城市还是压力较轻的二线城市而挣扎?面对北上广的激烈竞争,一些年轻设计师最终留守二线城市。在他们之中,有些人是情有独钟,而大多数人还是出于无奈。
王米佳把自己的抉择归于前者,身为成都人,他发现这里的消费者已不再是大牌的盲目追随者,这种消费心态的转变给了设计师品牌机会。“成都人对高端商品的购买力并不比北京、上海差,他们对服装的理解已远远超过服装的本质。”
而何佳妮的选择或许更偏向后者。2008年,何佳妮从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染织系毕业,前往意大利深造,还担任过意大利名牌Roberto Cavalli首席设计师的设计助理。2011年回国后,何佳妮到各大一线城市考察,最后还是回到杭州开设自己的工作室。
“我的人脉都在这里,我对杭州的文化氛围也比较适应。上海虽然够时尚,但是开自己公司的成本太高,杭州更适合品牌的平稳发展。”何佳妮说到这里,语气中不免透露出了些许无奈和疲惫,不过,她仍然坚信对于设计师而言,在哪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决定性的。
“人是活的,我人在杭州并不代表我的产品在温州就不好卖。”何佳妮透露,她的个人品牌Saryhe在北京的销售状况其实不错。“所有的前提都是你的设计有没有打开市场的实力。”
除了成本高,想要在一线城市立足,年轻新锐设计师面对的是一个趋于饱和的市场。
“在一线城市,真正能做出来的设计师并不多。在北京特别有影响力设计师品牌的也只有一两个。比如郭培的玫瑰坊就拥有很多高端客户,特别是娱乐圈人士,别的设计师再去做这部分客户就比较难。”蔡宇认为,这也许是不少设计师“逃离”一线城市的原因之一。
而在黄海兵看来,对于原创设计师而言,二线城市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以成都为例,其国际一线品牌的引进率已经达85%。
秦婉瑜则表示:“就算二线城市不那么Fashion,但接地气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前提是设计师品牌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
提升产业格局要善留创意人才--访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周学明
作为中国服装产业重镇,宁波服装的制造能力毋庸置疑,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转变以及行业专项升级的趋势,宁波服装的设计短板开始拖累当地产业的持续提升。
一直以来,宁波是服装大市,服装的制造能力很强,但设计始终是短板。近年来,宁波市政府在引入设计人才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为此就当地政府如何引入且留住青年设计人才,进而推动产业格局转变专访了组委会秘书长、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周学明。
TAweekly:今年的宁波国际服装节期间,主办方将举办2013中国新锐设计师走进宁波系列活动,目前这一活动筹备到哪一阶段?请透露最新的进展情况。
周学明:2013中国新锐设计师走进宁波系列活动,将有18名优秀的中国青年名设计师报名参加时尚发布和对接交流,动态走秀发布为期两天,合计15场,其中女装11场,走秀服装共计500款。
目前,主体活动方案已经确定,正进入具体细节实施环节。今年设计师的专业水准、影响力均代表了当前国内服装圈最优秀的新生力量。其中14位设计师在我国香港、北京、上海、成都等时尚中心拥有个人品牌或高级成衣定制品牌。70%有在柏林艺术学院等欧美知名服装院校留学经历,或在意大利法国等国外品牌担纲主设计师以上职务。近年来,他们多活跃在德国柏林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等国际舞台上,他们中不乏如宋佳佳等深受上海国际车展、汤臣酒店等高端舞台欢迎的跨界高手。
此外,秀导和模特也是本届服装节的一大看点,秀导团队系中国国际时装周和上海时装周的原班人马,模特70%以上为国际一线外模。
TAweekly:近几年来,宁波市政府在引入设计人才的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学明:尽管没有专门的关于设计人才的专门政策,但我市各级政府历来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每年都要举办若干次各种类别的人才交流洽谈会,受到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为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市委办、市府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高度重视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
同时,市人才办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实施人才重点工程培养,推进“4321”人才培养工程,继续举办国家、省、市人才培养人选的香港高级研修班。还明确了对引进人才的购房安家补助、柔性引才生活补贴、工作津贴补助和家属就业安置等方面的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培养优秀人才和紧缺人才。
此外,宁波市还专门设立了和丰创意广场,鼓励设计人员、设计机构落户创业。
TAweekly:去年的新锐设计师走近宁波系列活动上,服装节组委会为他们提供了动态和静态的展示,今年还会有哪些举措让当地企业认识他们?
周学明:一是展前广泛宣传,让广大企业了解组委会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意义、进展动态、新锐设计师个人背景以及给企业将会带来哪些方面帮助。
二是展期一对一对接,在前期企业和设计师配对意向搜集基础上,通过设计师与用人企业面对面零距离洽谈,提高合作的可能性。
三是展后跟进服务,帮助企业和设计师解决一些合作配套资源方面的问题。
TAweekly:一直以来,宁波是服装大市,服装的制造能力很强,但设计始终是短板,通过和中国时尚同盟的合作,宁波服装产业得到了哪些提升?
周学明:设计这条腿的长短问题,其实是相对的。在国内同行中,宁波服装还是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如果放眼全球市场,我们确实在设计创意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毕竟从服装工业向时尚产业过渡的过程中,我们历史沉淀的周期相对较短。
宁波国际服装节是市政府支持宁波服装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从服装节组委会的角度,我们也在紧跟世界服装潮流趋势,关注产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最新情况,并通过一系列创新理念和活动,从公共层面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设计是服装的灵魂。通过跟时尚同盟的合作,我想首先是从思维模式上,帮助企业提升对设计创意,尤其是这方面精英人才的认识高度。以前服装是一笔生意,现在服装是一个创意,一名知名设计师就完全有可能带动一个企业发展。
其次是大批新锐设计力量的加盟,将有可能带动宁波企业新的变革,比如我们的产品线,以前是男装,尤其是男正装享誉海内外,但是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青春时尚的80后、90后消费群逐渐成为主力,正装年轻化,产品线多元化,女装、童装齐头并进成为我们创新发展必须迈过的关卡。在这种背景下,设计人才尤其是建立完善梯队的设计团队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我们大力推动新锐设计师走进宁波的初衷之一。当然还有第三方面国际设计力量的融合,提升高档设计、时尚设计,改进传统设计。
TAweekly:您认为什么样的设计人才最适合宁波当地的服装企业?在引入设计人才的过程中,政府如何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到当地企业的发展需求中去?
周学明:宁波服装设计方面的短板应该说同原先的产品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宁波服装一直以正装(衬衣、西服)和外贸为主,对设计方面的需求相对会少一些。近些年外贸的比重在下降,一些外贸企业逐步转向内销,它们瞄准的目标往往是女装和童装,这就对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大量的设计人才。与中国时尚同盟的合作肯定会对此有所推动。服装种类的百花齐放,将进一步改变宁波服装产业的原有格局,也将给创意设计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TAweekly:您对国内服装行业涌现出来的新锐设计人才有什么样看法?希望他们在宁波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周学明:长江后浪推前浪,服装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更新换代周期非常短,对新鲜血液的需求和要求都很高。在产业价值链上,制造已经不成问题,价值链重塑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探索的重要问题,在服装行业,设计研发在企业轻资产经营中最为核心。其中,新锐设计人才的不断涌现并各领风骚,对行业和企业良性发展贡献卓越。因此,我们应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大人才储备开发的力度,不断培育知名设计师,进而带动一个品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