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棉市不同往年,随着收储工作推进一个多月,近期冀鲁豫地区棉市呈现三大特点:
一、籽棉越收越差,价格越来越高。
今年黄河流域8-10月份天气是先涝后旱,洪涝灾害、干旱天气令河北大部、山东西部、北部及中部,河南中北部等多数地区籽棉减产20%左右,质量下滑1-2个等次。据棉企反映,自9月下旬开秤至今,籽棉以白棉4-3级、淡点污棉2级为主。更有山东夏津、聊城、滨州等地加工的新棉公检结果出乎意料地差,其中白棉3级仅占15%左右,4级约占20%,淡点污棉1级为10%左右,绝大部分被归类为淡点污棉2级,综合评定等级较去年明显偏差。
9月中下旬,各地企业籽棉开秤价均在4.00-4.15元/斤一线,表明了各收购主体谨慎的收购态度。但随着收购加工的推进,受棉农惜售、棉企竞争激烈等原因影响,籽棉收购价被推高0.20-0.25元/斤。10月22日,山东夏津籽棉最高价格4.50元/斤(衣分39%,回潮率10%),河北沧州400型企业收购价格4.25-4.35元/斤,河南郑州等地4.20-4.40元/斤区间。“竞相抬价、成本倒挂”已使不少企业陷入亏损边缘。
二、颜色级总体执行不利。
首先,多数棉农未改变“一棵棉”交售习惯。总结原因:一是目前棉农多数是责任田生产,规模小(每户几亩、十几亩责任田)、产量低(通常一户年生产几百斤、上千斤籽棉),棉农不愿拿出大量时间、精力细分等级;二是包地棉农虽然有一定规模,产量也较大,但棉农对棉花仅是通过感观对棉花进行初步简单分类,一般会分2-3个类别,尚不能与仪器检验合理对接。
其次,棉企成本压力较大。“细分等级太费工时。”河北保定一位轧花厂老板说,按照今年收储的标准,轧花厂至少要组5个批,但是,因为因为白棉4-3级、淡点污棉2级数量占据主流,因此企业一般在收购过程中,共组2-3批。其它非主流棉花均掺杂其中,造成棉农混级混等现象仍较严重。
再次,纺织企业对新标准“不感冒”。新国标执行伊始,显然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在调查河北、山东、河南部分纺织企业了解,多数企业表示仍将延续老的标准。“关键是价格,棉花分那么细没啥必要。”高阳一位纺织企业负责人说,他们企业仍然习惯于按照旧国标纺纱,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关键就是新国标分类太细,企业执行起来不习惯,而且对纺织的效益还看不到。但是,部分高纺、精梳纱企业认为新国标对纺织企业未来发展有利。
三、棉籽失跌后涨,后市难料。
今年棉籽行情出乎意料,自9月下旬大幅下跌,国庆长期之后又缓慢回涨,截至10月22日,北方地区棉籽价格基本恢复到9月中旬行情。当天,山东夏津、济宁等地最好棉籽到厂价1.48元/斤左右,新疆棉籽河北省提货价1.51元/斤;河南郑州主流价格1.42元/斤一线。
市场分析,棉籽回涨有两个原因:一是今年轧花进度迟缓,阻滞棉籽上市时间,很多地方反映“好棉籽”难求;二是一些大型榨油厂陆续采购新棉籽生产,给经销商的订单动辄1-2千吨,给棉籽市场带来较大冲击波。但是,棉籽后期行情迷雾重重,市场各主体陷入矛盾之中。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棉籽仍有上涨空间。理由是今年可供榨油的棉籽数量大幅减少,后期供需缺口较大,上涨勿庸致疑。但是,多数市场人士态度悲观,认为棉籽难有大行情。一是外围棉油、棉短绒久跌难稳,榨油厂生产亏损,棉籽上涨缺乏支撑;二是十八大之后,中央限制公款消费吃喝,餐饮业受到一定冲击,油脂消费将会大大减弱。对于今年的弱势行情,企业亏损状态,其实业内早有预警。
市场分析,中国棉花产业链的困难是多种原因造成,其实已到存亡关键,未来政策如何施为,刺激棉农种棉积极性,活跃加工市场,推动棉纺行情结构调整,提升市场竞争力,已然十分紧迫。今年市场特点,其实正是为棉花行业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