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周四数据显示,在截至4月3日的一周里,美国陆地棉出口合同取消了1.53万吨,是2012年6月以来第一次超过了新增签约量,本年度陆地棉出口净签约量为-2472吨,装运68923吨(较前一周增23%,较近四周平均值增11%);净签约本年度皮马棉159吨(较前一周减86%,较近四周平均值减90%),装运1769吨;其中中国净签约本年度陆地棉1633吨,装运14628吨,签约量持续数个月下滑。当周取消美棉合同的国家主要是泰国、墨西哥、孟加拉国和印尼。下年度陆地棉净签约量最多的国家主要是土耳其、泰国、印尼及孟加拉国,其中泰国、韩国以及其它东南亚国家签约“可选择性”订单的比例较高,ON-CALL点价合同占50%以上。中国买家仍主要以执行8-12月份到港的采购合同为主,对高价、机采美棉的订购兴趣一再下降。那么美棉被大量取消合同的原因有哪些?
一、ICE主力合约持续在90-94美分厢本振荡,5月份大量的ON-CALL点价合同要么取消要么协商推迟到7月或更远月份。自3月初以来,ICE主力突破90美分,高点达到97.35美分,美棉EMOT SM级报价突破100美分/磅,高位甚至达到108美分/磅,使买家大量的点价合同无法进行,但考虑到3月底前后买家必须点价,包括土耳其、中国等的棉纺厂、贸易商只能有两种选择:其一以高价点价,买家承受高成本,3月下旬美棉EMOT SM报价105美分/磅以上,大部分纺企难以消化;其二主动同卖家协商取消合同,由买方给予出口商一定额度的资金补偿。据调查,CFTC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ICE期棉5月与7月合约未点价的ON-CALL订单依然高达44809张;截止3月28日,ON-CALL买盘依然高达42458张未点价;而截止4月上旬7月未点价合同约28152张,说明近日除了交割的棉花外,仍有大量的点价合同被买卖双方协商取消。
二、棉花保税、船货报价持续高企,中国等买家对高棉价无法消化的担忧加剧,一些国际棉商、进口商不得不主动调减“虚假”出口合同的数量。为争抢有限的美棉出口资源并占据相对有利地地位,同时对买方施压,外商和美国部分轧花厂、出口商联合做假,同一些中国或其它国家大型棉纺织厂、进口商签订较大量的进口合同,实则只是意向性合同,买家大多只是询价或出于帮助外商、进口方为目的,棉花运抵中国主港后货权仍属于棉商而非用棉企业。在美棉EMOT SM报价突破95美分/磅以后,中国纺企和中间商普遍表示“吃不消”,询价和采购重点转向竞买国储棉和港口低等级西非棉、印度棉和少量澳棉,美棉则几乎被“弃之高阁”,外商、出口商不得不人为的压缩出口数据泡沫,挤出一些水份。
三、一定量 “可选择性”订单的存在使美棉签约、装运受到重创,给了印度棉或其它产地棉花抢占美棉市场份额的机会,压缩美棉的生存空间。如某外商报价中规定:卖方有权装运马里/布基纳法索/乍得/喀卖隆等产地的棉花相互代替交货,同时允许采用西非棉、巴西棉、墨西哥或阿根廷棉花代替美棉交货,但需要买卖双方协商。3月底前后,EMOT SM 1 1/8美棉报价普遍在105-106美分/磅,而SM 1 1/8西非棉报价仅96-97美分/磅,印度棉S-6仅93-94美分/磅,因此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纱厂更倾向于利用“可选择性”条款,用低价外棉代替美棉、澳棉、乌兹别克斯坦棉交货,降低纱厂成本。
四、因中国棉花进口配额未能如期增发、抛储轮出底价下调至17250元/吨以及巴基斯坦等国纺企产销形势连续数月遇冷等导致合同无法按计划执行。截止3月底,2014年中国政府仅下发了89.4万吨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一些棉纺厂、进口商提前透支使用的滑准关税或加工贸易配因政策无法兑现而不得不协商解除合同,预计4/5月份将有80-110万吨加工贸易增发,而中国大量中低等级国储棉不限量、不封顶式的竞拍出货,让EMOT SM 1 3/32、EMOT M以及马值、强力不足、短绒率大、一致性差的棉花无用武之地,当抛储底价跌破17000元/吨(将4:1比例搭配滑准关税配额的转让价格计算在内),SM级、长度29以下的棉花很难销,而巴基斯坦国内棉价自3月上旬以来“一蹶不振”,很多棉花采购合同不得不提前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