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棉花市场主要存在四方势力,分别是新疆地方、兵团、地产棉以及进口棉。然而在国内政策规定、需要乏力和价格下降的基础上,这几方实力有所下降,面对国储棉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近两年由于市场行情疲软,植棉成本上升,棉农植棉积极性降低,收益也大幅下滑,从2014年开始,新疆地方棉花种植面积出现较大降幅。据2015年自治区棉花种植面积调减计划表显示,今年预计调减种植面积466万亩(2014年棉花种植总面积在2966万亩,今年保持在2500万亩)。
新疆兵团从大势出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于今年7月底宣布调减棉花面积达135万亩,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100万亩的调减任务。今年无论是新疆地方还是兵团在保证棉花一定产量基础上,走提质增效的道路。
2015年是棉花目标价格实行的第二年,内地棉农植棉优势已经消失殆尽,植棉面积出现较大降幅,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统计,2015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植棉面积同比降幅分别在30.2%和37.8%。
目前,国产棉同进口棉价差逐渐缩小至1000元/吨左右,在此条件下,进口棉价格优势已不在,再加上关税配额限制(预计2016年依旧是89.4万吨1%关税配额外,不再增发其它配额),在价格这把利器面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谁又曾想到在2011年度国内棉花进口量还保持在500多万吨。
在现在各种原因作用下,以上四方力量都在逐渐缩小,影响力也在逐步丧失。虽然彼此都在角力和博弈,但今后一段时期内胜算并不大,甚至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
实际上在这几股势力之中,国储棉规模最大,存储量达到1000多万吨。为了市场平衡,保证新花顺利上市,国储棉暂时处于一种半休眠状态,至于何时入市目前并未有明确时间表。因此,“于无声处听惊雷,煮酒当论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