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测试研究,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基本达成共识,影响棉花黏性的主要原因是棉纤维糖类物质中的外源糖(蜜露),棉花的黏性和总含糖量关系并不密切。见表5-2中所示结果,总含糖量高的棉花在生产实践中的黏性表现并不很强,而有些总含糖量并不高的棉纤维,黏性却很强。
国内有关单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分析了美国、巴基斯坦、苏丹、喀麦隆和我国新疆等不同国家和地区棉纤维含糖量对纺织加工的影响,见表5-3。根据分析结果,国内棉纤维含糖量与可纺性的划分见表5-4。
国外有专家认为,还原糖含量超过0.3%,棉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将会产生黏性。国际纺织品制造商联合会所属棉纤维检验方法委员会的蜜露研究小组的对比交流检验结果表明,仅仅测定还原糖含量还不足以预测棉纤维的黏性,因为棉纤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粘附的根源是外源糖且是聚合度比较低的外源糖。因此,美国等国家都在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努力寻找并完成将美国棉花从粘结中解脱出来的技术。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研究出一些直接检测棉花黏性的方法,这些检测方法大多都是根据纺织加工过程发展起来的,所得到的黏性指标直接与加工质量有关。目前,我国的原棉黏性测试仍停留在测试原棉总含糖量的化学方法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黏棉测试问题。近一二十年来,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达成共识,棉纤维含糖,是指纺织加工过程中能产生黏性的那部分糖分。由于这部分糖在金属辊筒(罗拉)、梳棉机、并条机和精梳机上明显出现黏附,严重影响生产和成纱条干,因此,各国纷纷研制并采用更加先进的测定方法测定棉纤维含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