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商、进口企业反映,7月上中旬以来我国纺织企业、中间商采用“固定价格”方式签约7/8月份船期澳棉、9/10月船期巴西棉的热情明显恢复,“ON-CALL”点价签约大幅减少,为9、10月份国内棉花供给“青黄不接”做准备。
据分析,一方面无论从技术面、主产棉区天气及美元指数跌破95大关来看,ICE棉花期货进入上升通道,主力合约破68美分乃至70、72阻力位的概率大;另一方面由于港口保税和即期装运的2016/17年度美棉“长度、强力”等指标持续下滑(中后期花占比大);印度S-6仍处于“质不优,价不廉”状态,不受中国拥有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纺企的关注,而随大量的澳棉中期花抵港、装运(纤维长度普遍1-5/32及以上,断裂比强度30GPT及以上),买方开始“发力”;另外,6月下旬以来ICE主力合约持续在66-69美分/磅狭窄空间内波动,SM1-5/32澳棉CNF报价跌至84-84.20美分/磅(折人民币一般贸易港口净重提货价约14400元/吨,不计1%关税内配额转让、租赁价格),低于“双28/双29”本年度新疆棉2500-3000元/吨。
近日,一些外商和机构分析2017/18年度中国政府重启“临时收储”政策的概率较大,而且从高品质棉花供需、全球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及外盘棉价来看,及时收储“高品质、无三丝”机采美棉、澳棉、巴西棉及乌棉等是个“一举三得”的措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国家储备棉轮换有关安排的公告》(2016年第9号)明确提出“为优化储备棉库存品质结构,在储备棉轮出后少量轮入高品质棉花。轮入时间,集中安排在新棉上市期间(当年9月至下一年2月)。轮入数量,主要根据上一年度储备棉实际轮出情况和当年度棉花市场供需状况确定,原则上最多不超过上年度实际轮出数量的30%”(储备棉消化主要按照“不对称轮换、先轮出后轮入、多轮出少轮入”的原则)。因此,笔者认为在2018年棉花进口配额政策调整的希望不大(至少目前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下,由政府提前启动收储而后2018年3月份以后轮出,满足企业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从而做到精准调控。
那么为什么应该收储外棉呢?一、内外棉花现货的价差过大(近3000元/吨),不利于我国纱线、纺织品服装等出口;低价收储外棉后再以相对低的价格抛出,对纺企降成本、提竞争力非常关键;二、美棉、澳棉、巴西棉等高品质机采棉销售已“遍地开花”,越南、印尼、土耳其、印度等国纱厂“来势汹汹”,留给“单打单干”的中国用棉企业的采购机会并不多;三、经过三年储备棉轮出销售,品质稍好的新疆棉已大量轮出,资源逐渐枯竭,如果不及时收储,2018、2019年轮出的储备棉很难激发交易商竞拍兴趣,“去库存”无望;四、2017/18年度以后中亚棉出口量将大幅减少甚至不再出口(内需大增,棉纱、坯布出口占主导),中国用棉企业又一条原料渠道被堵死,被迫参与全球资源争夺,胜负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