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寸草难生的戈壁荒摊”选址建厂,到形成“纺纱、整经、织布”产业链,需要多长时间?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的答案是:2年。
综保区内的纺企紧抓“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结合阿拉山口紧邻中亚国家的地域优势,纺织原料可以搭乘中欧班列直达综保区内,延伸产业链,实现棉纺织产品快速升级发展。
引入龙头壮大纺织产业
今年10月2日综保区管委会与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签订10亿元纺纱织造项目。据了解,该企业股票上市11年,是全国520家、河南省50家重点支持企业之一,此次将以全资子公司为投资主体,在综保区内投资建设高档气流纺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利润总额2亿元以上。
签约仪式上,该公司董事长魏学柱说:“阿拉山口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有不可替代的陆路口岸,加上综保区政策的叠加优势,能为公司原棉供应及国际贸易提供保障,是纺织行业投资的‘聚宝盆’。”
2015年6月初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入驻综保区成立分公司,经过建厂、设备安装和人员培训等前期准备,其分公司在2016年实现4200头气流纺项目和5万锭环锭纺项目的投产运营。经统计,该公司仅2017年以来,累计生产棉纱3701.5吨,出区销售2975.5吨。
综保区管委会副主任、招商局局长王新春介绍说:“综保区积极引进的这些龙头企业,不仅成为综保区与国际的纽带,也是纺织产品转化增值的源泉,同时作为纺织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载体,在‘一带一路’倡议纺织产业发展进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进设备带来双赢局面
占地19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整齐陈列着的纺纱设备发出“轰隆隆”的声响,那是阿拉山口振德医用纺织有限公司2016年从欧洲陆续引进的C70梳棉机、双眼带自调匀整并条机和R60/600头全自动无痕接头转杯纺纱机。公司总经理唐忠明说:“这些新型纺纱设备年生产医用特种棉纱达8000吨,年销售额约1.8亿元。”纺织设备不仅从过去数量的增长,转为效率、产量、质量、技术的提高。同时又赋予一度成为“夕阳产业”的传统纺织业以“朝阳产业”的生命力,带来双赢局面!
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振德医疗集团考虑到要继续延伸产业链,必须引进先进设备。
几个月前阿拉山口振德医用纺织有限公司引进248台高速喷气织机生产线设备,全部运作起来可年产1亿米医用纱布。“我们在延伸这个项目之前,也是充分考虑阿拉山口市的实际情况。”唐忠明坦言:“阿拉山口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和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纺织转型升级的步子迈得很快,所以我们引进一些适合阿拉山口纺织产业的机器,就地化服务,帮助阿拉山口纺织产品实现多样化,助力综保区纺织产业转型。”
目前振德纺织厂已成为国内自动化、信息化“二化融合”管理的现代化专业医用棉纱样板工厂,其医用纱布织造和后续漂白及医用敷料项目,是综保区医用纺纱项目的产业再延伸。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3亿元,可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近300人。
服务成为延伸产业动力
“幸亏你们来得及时,帮忙检修电路,我们刚接一个订单,正等着启动这些设备大干一场呢!”阿拉山口市亿利达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我遵对电力维修人员连连道谢。
原来亿利达纺织有限公司今年购买200台大剑杆织布机设备,用于生产衬衣布、夹克布和西装布料。但最近的一个规格较高的订单,却让洪我遵犯难。当初购买的设备运作100套织布机,电力刚好够订单生产所需,眼下需要运作到200套织布机,电力难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不知该向何处求助的洪我遵,向综保区企业服务微信群询问,立刻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阿拉山口电力部门负责人李辉第一时间来到现场,仔细检查电力设备,并顺利解决问题。“我们的设备要是受到电力的限制,生产进度也会受到影响。谢谢你的帮助,这下我们能正常生产,按时交货。”洪我遵感激地说。
产业链的延伸、就地化的服务、产品档次的提升,无一不是阿拉山口纺织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动力,这也很好地证明就地化服务,最大的好处就是12小时应急处理,24小时解决困难。
阿拉山口市委书记、综保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狄永江说:“2017年依托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电价、融资、用工等系列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综保区成功引进亿利达9000万米织布、河南新野30万锭纺纱、2000吨水刺布等项目,涉及纺纱、整经、织布、卫料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形成综保区粗加工、综保区配套产业区精加工,两区联动发展、链条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综保区和企业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