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汽车数量增长几近饱和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引领汽车市场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被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能够缓解当前所面临的能源与环保压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以推进我国由传统汽车大国向现代汽车强国转变。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消息,截至2018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2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78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53%,新能源货车25.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11.46%。此外,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22亿辆,其中汽车2.35亿辆。
因此,如果要完成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汽车的全部替换,这个市场空间的增量巨大。
根据此前规划,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需达500万辆。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也迅速提升。
在乘用车领域,我国涌现出了诸如比亚迪、吉利、北汽新能源、众泰、上汽、江淮等一批新能源汽车明星企业。2016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2.89万辆,比亚迪、吉利、北汽新能源、众泰、奇瑞、上汽、江淮、江铃、长安、东风这10家企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之和达到31.70万辆,占比达到96.38%。
在如此庞大的产业链中,配件供应环节也变得尤为重要。以车用纺织品为例,目前车用纤维主要以合成纤维为主。
其中涤纶纤维耐磨性好,抗撕裂强度高,耐霉变,抗紫外线能力较优,容易清冼,回弹性和抗折皱性好,价格也比较便宜,占车用纺织装饰织物市场的90%以上。但其吸湿性较低,舒适性较差。
腈纶纤维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能力,手感柔软,但它的耐磨性并不好,适于做汽车的顶棚和有蓬汽车的车蓬。
此外,锦纶纤维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可应用在汽车座椅中;丙纶纤维在强度和密度上优于涤纶纤维,价格便宜,容易回用,但其只能使用原液染色或纺前染色纱,耐磨性、吸湿性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材料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污染。
于是这就几乎形成一个难解的悖论,首先,新能源汽车的理念就是要节能环保,以替代传统能源汽车,最大限度减小对我们环境带来的伤害。而如果在生产时本身采用的是非环保的技术或材料,与绿色发展理念相违背。
其次从市场角度而言,未来巨大的替代量背后是庞大的车用纺织品需求,如不能在材料和技术上有所突破的话,将令我们好不容易取得的环保成果上蒙上阴云。
幸运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找到了天然纤维替代传统纤维的方法。
以Lyocell纤维为例,它是一种用NMMO的水溶液为溶剂溶解纤维素后进行纺丝纺制的再生纤维素纤维,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该纤维具有吸湿性强、透气性好、亲和舒适等特点,拥有天然的抑菌、吸湿透气、抗静电、防霉,其织物牢度高,不易变形。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上市公司在布局相关产业。
京汉股份旗下的金赛尔绿色纤维项目,是我国目前单线产能最高、最具技术优势的项目,未来年产量预计将达到20万吨,相较同业者1.5万吨的年产量具备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此外,项目采购的是ONE-A公司最新开发的新一代Lyocell纤维制造技术,生产质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目前,用于汽车内装饰纺织材料中的天然纤维主要是羊毛及其混纺纱,它可以满足耐光牢度、耐磨性等性能要求,吸湿性好,具有更好的热湿舒适性和更好的抗静电能力,但由于毛织物的价格较高,一般只用于高档车。但以后,相信这部分材料也一定会被更为环保和经济的Lyocell纤维所替代,并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车型的车用纺织品中。
另据媒体报道,随着“绿色纤维”生产技术日臻成熟,市场蛋糕继续做大,绿色纤维将可能全面替代当下市场广泛应用的常规化纤产品,目前我国常规化纤产量近5000万吨,绿色纤维目前年产量仅仅十几万吨,市场每年需求量百万吨,缺口巨大。
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车用纺织品市场需求量还会持续加大。而绿色纤维市场一旦得到满足,将会带动整个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速。
原标题:你所不知道的市场机遇:车用纺织品未来需求增长惊人——随着传统能源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迭代,市场涌现出对“绿色纤维”的巨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