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多少像是一个“冰火两重天”的境界。
一方面,我国一些相关政府部门、下游织造商、品牌零售商和社会公众,对能够“变废为宝”的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仍存在很多误解,比如,他们往往会质疑,原料来自回收的聚酯瓶和废旧纺织品,那么企业生产的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安全吗?穿这样的纺织品放心吗?而且,越来越严苛的环保要求,也把很多目光投向了这个行业。
另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践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诉求。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具有“变废为宝”的属性,具有绿色、循环、可持续的鲜明特点。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个行业,该行业已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加之原料进口政策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在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如何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当前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和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有什么重要意义?行业当前又具体面临哪些新的环保和竞争形势?在原料供给、工艺等方面的突破点,以及下一步的突破路径又在哪里?
12月10日,“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杭州萧山举办。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等单位,以及来自全国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百余名嘉宾共聚一堂,就以上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
绿色生产方式是化解发展和保护矛盾的“钥匙”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体改所循环经济室主任杨春平在会上深度解读了循环经济发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他首先详细解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生态文明的出现并非是对工业文明的否定,而是在工业文明的机体内成长起来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在继承和弘扬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克服因工业化大生产造成的资源耗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级文明生态。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
杨春平进一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循环经济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的具体实现模式和依靠。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是化解发展和保护矛盾的钥匙。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存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优化增量,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要求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资循环利用,实现源头减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保障。环保要求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全过程减少废物排放,全球资源短缺等,都要求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行业“变废为宝”属于“绿色产业”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在会上对中国化纤工业进行了“十三五”中期回眸及展望。她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化纤工业快速发展,行业产能从1987年的117.5万吨到2017年的4919.55万吨,产量增长了近42倍,我国目前已是世界化纤生产大国。
贺燕丽重点介绍了我国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目前在产业规模、科技进步、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她指出,伴随着我国化纤工业快速发展,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是纺织工业绿色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废旧聚酯瓶片、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再生化学纤维第一大生产国。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国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实际产量为6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0%左右。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企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科技创新成果日益增多,同时,行业平均能耗和水耗明显下降。再生化学纤维行业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等各环节优势,发挥产业联盟的联合公关优势,提高了原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升了产品品质,一系列物理法、化学法回收再利用关键工艺、技术和装备取得了重大突破,多项技术荣获中国纺织联合会“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产品开发得到明显进展。再生涤纶利用原料(瓶/片)具备大有光、高粘度的内在优势,采取改性、复合、共混、共聚、异形、有色等单功能差别化新产品,大大拓展了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特别是开发出原液着色再生化学纤维,在满足有色需求的同时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我国再生涤纶FDY多空、异形、复合产品的开发已走在世界前列;常温常压可染再生涤纶纤维的制备技术与应用、低熔点再生涤纶短纤的开发和聚酯类废旧纺织品完全醇解封闭产业链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再生涤纶产品开发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
众所周知,生产循环再利用化纤产品的原料,主要分为几类,包括回收的聚酯瓶、废旧纺织品,以及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废丝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会上非常系统地介绍了废旧纺织品循环再生技术创新与发展情况。俞建勇指出,在我国庞大的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中,目前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率不足8%。而实现循环利用,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减少原油等化石资源消耗。他给行业做了一个测算,回收1吨废旧纺织等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3.2吨。因此,发展循环再利用纤维,对废旧纺织品实现循环再生,有利于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他还介绍,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技术包括机械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化学法。
俞建勇表示,以耐克、阿迪达斯为代表的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开始大量采用再生纤维,这对再生化纤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因为要达到品牌需要的高纯度、高染色的要求,企业仍需要努力。
新的环保和竞争形势摆在面前
虽然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能够“变废为宝”,具有绿色、循环和可持续的鲜明特点,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但是在日益趋严的环保政策下,行业面临环保等方面的新形势,这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新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室主任李艳萍在会上解读了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她指出,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目前面临着4大新形势:一是“十九大”指出发展“清洁生产产业”,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使绿色产业成为替代产业,接力经济增长。清洁生产产业是,为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所提供的技术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清洁设计、清洁原料、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产品、清洁服务等。新形势二是排污许可实施全过程监管;新形势三是排污许可开展无组织排放措施监管;新形势四是环保税并未“一视同仁”。
她进一步指出了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目前面临的新挑战,包括:排污许可“一证化管理”,排污单位“自证守法”;环境管理总量和浓度“双管控”;排污监管从“厂区—生产装置” ;排污单位守法判定标准加严;企业“账本”要公开;排污“费改税”收税严格化;超标排污“法律重罚”。
除了面临环保方面的新形势,行业自身也面临一些新挑战。
俞建勇指出,原生化纤的原料品质是可控的,但是再生化纤很大的问题在于,原料的品质是不可控的,差异比较大,如何加工成高质量的再生纤维很关键。再生化纤的关键是实现资源的高质化利用,产品的品质标准根据运用变化比较大。
贺燕丽指出,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不规范,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环保水平低的小企业仍占据一定比例。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技术比较落后,能够进行废旧纺织品回收高值化利用生产企业还不多,废旧纺织品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还存在诸多空白。
新担任12月9日成立的“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分会”会长的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在会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再生涤纶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在原料端,国内旧聚酯瓶片清洗加工“低小散污”的业态仍未得到根本整治,而且有蔓延、壮大之势。面对这些业态,规范型再生企业面临的环保、税务、劳务等政策性成本相对高企,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再生聚酯纤维短纤维企业对再生原料的需求量大,且对原料的品质要求相对没有再生长丝那么高,是影响再生原料价格走势的主要力量,再生涤纶长丝企业对再生原料的话语权不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开始,国家禁止废塑料进口,开放PET净片进口由于执行行业标准的原因而未落实。这使国内旧聚酯瓶和PET瓶片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尤其是进入第4季度,再生聚酯瓶片的价格接近、甚至超过原生聚酯切片。
陈浩进一步指出,从再生化纤行业自身看,也面临着一些待解的难题,包括:旧聚酯瓶材质比较复杂,导致再生瓶片的品质难保证;再生瓶片粘度、色泽差异较大与再生涤纶长丝品质要求逐年提高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回收的再生聚酯原料成分多样,夹杂多,直接利用率低;企业自主技术再提高遇到瓶颈;再生涤纶生产过程较长,用工较多,成本控制难等方面。
全方位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谈及行业应对新挑战的思路,李艳萍给出了思路建议。
“大家现在感受很深的是,环保的政策瞬息万变,可能会出现末端治理的设备、设施刚投入运行,政策就变了。事实上,环保的根源在于防,而不在于后端的治,企业应该走在政策前列。如果源头的防和过程的治理做到了,末端的环保压力就会减小。”李艳萍强调。
陈浩则从实际运行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他指出,要加大国内回收体系建设;提高原料自产率和综合利用率;生产柔性化和产品差别化;全面实施技术升级,向经济管理要效益。
陈浩介绍,这两年,面对化纤巨头的竞争新挑战加上高端客户对再生产品的需求,公司对原有大装置进行柔性化改造,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式定制生产新格局。同时,着力提升产品的差别化率,研发、生产异截面异收缩、有光有色、功能性为主,包括再生涤纶POY、FDY、DTY产品系列。
记者还了解到,面对今年以来国内再生企业面临的原料缺口,海盐海利已经采取了措施。公司建立了覆盖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PET瓶网络,建立了20多个自营回收站和300多个合作回收网点,形成了15万吨聚酯瓶年回收处理量。公司把产业链向前端延伸,通过对废旧瓶子的集中收购,有效缓解了企业当前面临的原料压力。在技术升级方面,海盐海利采用自动整瓶清洗加工瓶片生产线,建立了自动机器人包装车间,智能仓储等打造智慧工厂。同时,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战略合作,引进管理、技术人才,实现技术升级。
从行业中观发展层面,陈浩还强调,行业应该着力推进再生聚酯行业规范化整治,特别是要整顿瓶片清洗加工“低小散污”乱象,使旧聚酯瓶资源实现绿色再利用;对于有条件加大聚酯瓶再生利用的企业要加大税收退、减力度;要推动包装用聚酯瓶企业社会责任延伸制度的落实,使聚酯瓶的再利用更简捷有效。他还建议,专业协会要继续加强对再生聚酯原料和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的行业的指导和协调,并加快推进再生聚酯瓶片行业标准修订,让PET净片进口政策尽快落地。
“当前,坚持绿色发展,全面节约资源,加大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肩负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全面实行资源节约的循环再利用,切实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化纤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随着我国纺织工业、化纤工业绿色发展的加快推进,优质的再生化纤行业的规模将日益扩大,越来越大地替代原生涤纶。下一步,循环再利用行业一是理性应对原料缺口问题;二是以再生涤纶规范条件为抓手,努力提高全行业的竞争力水平;三是加大对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四是使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五是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贺燕丽说道。
在10日下午的会议上,苏州宝丽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伟就介绍了“母粒助推再生纤维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做法;仪征仲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亚军介绍了“差别化环保再生纤维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主任陆秀琴介绍了“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建议”;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昌木介绍了“高品质差别化再生聚酯纤维生产技术及装备智能制造”;具有国际终端品牌16年从业经验的段富荣介绍了国际终端零售品牌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日本环境设计株式会社高尾正树社长介绍了“BHET化学法完全循环再生制程工艺”;浙江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郝尚坤信息经理分析了“再生涤纶行情分析。日本嘉宾介绍的新技术引起多名业内人士的关注,会后热烈交流。
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分会成立
“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头一天的12月9日下午,召开了“2018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再生化学纤维专业委员会年会”。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再生化学纤维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并宣布成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分会”。
会上宣布,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担任新一届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分会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林世东担任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李德利担任秘书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李伯鸣担任副秘书长。此外,10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还被评为副会长。
新当选的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分会会长陈浩在会上表示,我国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走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新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分会成立后,将着力推进进口净片相关政策的落地,使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原料的政策和市场供求进入正常轨道,同时,也将继续推进行业规范和技术进步等工作,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