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富荣已经在宜家、H&M、阿迪达斯等多个国际知名零售企业累计工作了16年,对这些品牌在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最新动向有着敏锐地感知:“从今年开始,耐克、宜家家居等品牌推广使用再生涤纶的决心很大,步伐也大大加快,这对再生涤纶行业和企业来说都是很好的机遇。”
事实上,当前,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和能源压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在这股大浪潮中,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再生化学纤维)因具有“变废为宝”的特性,具有绿色、循环、可持续、能够降低对石化资源消耗的鲜明特点,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正站上新“风口”,迎来新机遇。
但与此同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仍面临着一些现实困扰。比如,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纺织行业的下游织造商、品牌零售商,尤其是不少社会公众,仍对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存在着一定的误解。
加之原料进口政策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如何应对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当前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有何重要意义?行业当前又面临哪些新的环保压力和竞争形势?在原料供给、工艺和技术、宏观政策等多个方面,行业下一步的突破方向是什么?12月10日,“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杭州萧山举办,论坛对以上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行业“变废为宝”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是我国化纤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纤维”的三大品种之一。它是指以废弃瓶片、塑料及废旧纺织品等为原料,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结合纺丝技术制成的纤维。我国目前是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的第一大生产国。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国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的实际产量约为6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
其中,我国企业生产的主要是循环再利用涤纶。目前,我国再生涤纶FDY多空、异形、复合产品的开发已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再生涤纶利用原料(瓶/片)具备大有光、高粘度的内在优势,采取改性、复合、共混、共聚、异形、有色等单功能差别化新产品,大大拓展了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我国常温常压可染再生涤纶纤维的制备技术与应用、低熔点再生涤纶短纤的开发和聚酯类废旧纺织品完全醇解封闭产业链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再生涤纶产品开发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尤其是近年来,一批企业又开发出原液着色再生涤纶,在满足市场有色需求的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对此,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化纤工业快速增长,行业产能从1987年的117.5万吨增至2017年的4919.55万吨。伴随着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是纺织工业绿色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废旧聚酯瓶片、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
众所周知,生产循环再利用化纤产品的原料,包括回收的聚酯瓶、废旧纺织品,以及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废丝等,因此,发展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具有“变废为宝”的重要意义。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所谓循环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活动的总称。因此,发展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也是我国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介绍,我国目前的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到了五六千万吨,但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率不足8%。废旧纺织品大部分被填埋或者焚烧,对土壤、地下水和环境都造成了污染。而实现对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再利用,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减少原油等化石资源消耗。他给行业做了一个测算,回收1吨废旧纺织品等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3.2吨。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卖出的塑料饮料瓶约为3000亿个,到2021年预计将增至5833亿个。而2017年,全球回收的塑料瓶不到售出的一半,重制成新瓶的比例仅为7%,其余的塑料瓶都被送进垃圾填埋场或大海,这不但带来了环境污染,还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对此,仪征仲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亚军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生产1吨循环再利用聚酯产品,大概能够节约6吨石油,减少3.2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00棵树。仲兴环保每年生产约6.6万吨再生产品,能够消耗约33亿只聚酯瓶(宝特瓶),大概能够节约40万吨石油,减少20多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大力发展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很好地契合了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体改所循环经济室主任杨春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循环经济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的具体实现模式和依靠,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是化解发展和保护矛盾的钥匙。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存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优化增量,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要求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资循环利用,实现源头减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保障。
也正是在这些背景下,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对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越来越重视。据了解,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已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新的环保和竞争形势摆在面前
需要指出的是,在日益趋严的环保政策下,行业面临环保等方面的新形势,这对行业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新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室主任李艳萍指出,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目前面临着4大新形势:一是“十九大”指出发展“清洁生产产业”,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使绿色产业成为替代产业,接力经济增长。清洁生产产业是为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所提供的技术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清洁设计、清洁原料、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产品、清洁服务等。二是排污许可实施全过程监管;三是排污许可开展无组织排放措施监管;四是环保税并未“一视同仁”。
她进一步指出了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目前面临的新挑战,包括:排污许可一证化管理,排污单位自证守法;环境管理总量和浓度双管控;排污监管从厂区到生产装置;排污单位守法判定标准加严;企业账本要公开;排污费改税收税严格化;超标排污法律重罚。
除了面临环保方面的新形势,事实上,行业自身也面临一些现实的难题。在行业里坚守多年,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对我国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长远的发展前景始终充满信心,但是,他对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现实困难也感受深刻。
他指出,在原料端,国内旧聚酯瓶片清洗加工“低小散污”的业态仍未得到根本整治,而且有蔓延、壮大之势。面对这些业态,规范型再生企业面临的环保、税务、劳务等政策性成本相对高企,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再生聚酯纤维企业对再生原料的需求量大,且对原料的品质要求相对没有再生涤纶长丝那么高,是影响再生原料价格走势的主要力量,再生涤纶长丝企业对再生原料的话语权不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开始,国家禁止废塑料进口,开放PET净片进口由于执行行业标准的原因而未落实。国内旧聚酯瓶和PET瓶片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尤其是进入第四季度,再生聚酯瓶片的价格接近,甚至超过原生聚酯切片。
陈浩进一步指出,从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自身的技术和工艺情况看,由于旧聚酯瓶材质比较复杂,导致再生瓶片的品质难保证。再生瓶片粘度、色泽差异较大,与再生涤纶长丝品质要求逐年提高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时,回收的再生聚酯原料成分多样,夹杂多,直接利用率低。此外,企业自主技术再提高也遇到一些瓶颈。
对此,俞建勇也表示:“原生化纤的原料品质是可控的,但循环再利用化纤产品的原料品质常不可控,且差异比较大,因此如何加工成高质量的再生纤维很关键。再生化纤的关键是实现资源的高质化利用,产品的品质标准根据运用变化比较大。”
“我国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整体来看,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技术相比发达国家仍较落后,废旧纺织品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还存在诸多空白。”贺燕丽客观地说。
破解发展难题拥抱新“风口”
尽管我国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仍面对系列现实中的难点,但显然,正如段富荣所感知到的那样,由宜家、耐克、H&M、阿迪达斯、ZARA等一批国际知名零售品牌卷起的青睐再生化纤的浪潮正在变得汹涌起来。
“各大终端零售品牌目前都在积极拥抱绿色环保材料,他们大都制定了在材料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比如,宜家家居、耐克、迪卡侬都制定了相关计划,在2025年以前,公司销售的所有涤纶产品都要100%地使用再生涤纶,阿迪达斯的时间表则是2023年。这是这些品牌非常坚定的发展大方向。”段富荣的这番话,直观地道出了国际零售市场在原材料采购方面的最新趋势,以及纺织品下游市场对于绿色纤维的潜在需求。
段富荣还介绍,一些国际品牌还对各类原材料制定了一组可持续发展指数。其中,再生涤纶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最高,为66;接下来是有机棉花和汉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指数都为43;棉花和原生涤纶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则都为40。由此也不难理解,再生涤纶当前为何会如此受到终端零售品牌的“青睐”。
可以这样说,以再生涤纶为典型代表的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正在站上新“风口”。那么,置身“风口”,如何才能应对具体发展中的难题,从而紧紧把握住正在持续放量的新增需求,把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呢?
在如何应对环保压力方面,李艳萍强调:“大家现在感受很深的是,环保的政策瞬息万变,可能还出现了末端治理的设备、设施刚投入运行,政策就变了的情况。事实上,环保的根源在于防,而不在于后端的治,所以再生化纤企业应该走在政策前列。如果源头的防和过程的治理都做到了,末端的环保压力就会减小。”
在原料供给、技术提升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多名业内人士都指出,要提高原料自产率和综合利用率;要加强生产柔性化和产品差别化,提高再生产品技术含量,拓宽应用领域。
事实上,一批领头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了。陈浩介绍,这两年,海盐海利对原有大装置进行柔性化改造,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式定制生产新格局。同时,公司着力提升产品的差别化率,研发、生产异截面异收缩、有光有色、功能性系列产品。
记者还了解到,海盐海利建立了覆盖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PET瓶网络,建立了20多个自营回收站和300多个合作回收网点,形成了15万吨聚酯瓶年回收处理量。海盐海利把产业链向前端延伸,通过对废旧瓶子的集中收购,有效缓解了当前面临的原料压力。在技术升级方面,海盐海利采用自动整瓶清洗加工瓶片生产线,建立了自动机器人包装车间、智能仓储,打造智慧工厂。
陈浩进一步指出,行业应该着力推进再生聚酯行业的规范化治理,特别是要整顿瓶片清洗加工“低小散污”乱象,使旧聚酯瓶资源实现绿色再利用;对于有条件加大聚酯瓶再生利用的企业,应该加大税收退、减力度;要推动包装用聚酯瓶企业社会责任延伸制度的落实,使聚酯瓶的再利用更简捷、有效。他还建议,相关专业协会要继续加强对再生聚酯原料和再生聚酯纤维生产行业的指导和协调,并加快推进再生聚酯瓶片行业标准修订,让PET净片进口政策尽快落地。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还强调,要继续完善回收体系建设。同时,考虑到国内消费者对再生产品仍存在一定的误解,建议原料企业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展开战略合作,大力引导绿色消费,让大家真正认识到穿着和使用再生化纤制品的社会价值。
“全面实行资源节约的循环再利用,切实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化纤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随着我国纺织工业、化纤工业绿色发展的加快推进,接下来,优质的循环再利用化纤企业的规模将日益扩大,再生涤纶也将越来越多地替代原生涤纶。”谈及行业接下来的发展前景,贺燕丽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