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用人体疝修补网3D成形设备在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并交付厦门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该设备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疝修补网3D成形设备的空白,打破了3D人体疝修补网片一直以来的国外高额垄断,积极降低了国内众多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
作为疝修补材料的新一代产品,3D疝修补网片越来越多地得到临床应用。而3D疝修补网片由于成形设备技术限制,目前依赖国外进口,并由国外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垄断,给国内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压力。疝修补网3D成形设备的核心技术在于定型模具及分区加热等各种生产参数的协同作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技术攻关,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该成形设备模具采用双温度控制独特结构设计,将网片需求与材料热、力学完美结合,使制得的3D疝修补材料立体感强,保型性持久,边缘光滑,成形良好,完全达到并部分超过国外产品性能。该项目相关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一次成形技术:边缘光滑,3D成型效果好
修补网组织结构
2008年至今,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积极致力于纺织结构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先后与美国强生集团、无锡宇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星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南京鼓楼医院、普瑞斯星(常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厦门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开发了血管支架、人造皮肤、疝气修补、心包网、人工肌腱、人体软组织修补、心脏瓣膜等多项纺织结构生物医用材料并进行临床实验与产业化推广,提高了针织技术科技含量,扩大了针织产品的应用范围。同时针织中心积极攻关,多项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并进行产业化生产,对降低国内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