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2019年我国家纺行业市场规模将超2500亿
家纺行业作为纺织三大终端产业之一,是传统民生产业,在拉动内需增长、促进就业、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家纺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373亿元。到了2016年我国家纺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截止至2017年我国家纺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2168亿元,2011-2017年CAGR为7.9%。初步预计2018年我国家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325亿元左右。预测在2019年我国家纺行业市场规模将超2500亿。
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口结构中中产阶级的占比不断提升,家纺消费中出现更加注重品牌和质量、重视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新特征。此外,随着三四线城市收入增长,客群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升级趋势为中高端家纺开辟了新的市场,预测2021年我国家纺行业规模将达到2937亿元,2017-2021年CAGR为7.9%。
人均家纺消费提升空间大,“大家居”打开行业天花板
一方面,人均家纺消费仍有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对标海外龙头公司,家纺龙头往往在稳固家纺优势的基础上拓展家居新品类,打开“大家居”行业空间,空间更富想象力。2016年我国家纺、床品人均消费分别达145元、82元,明显低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按照预计,我国家纺行业2016-2021复合增速达4.9%,在纺服细分行业中仅次于运动鞋服居第2位,同时增速将远超主要发达国家。
中国家纺企业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我国家纺竞争格局稳定,本土品牌占优,一线家纺品牌包括罗莱生活、富安娜、水星家纺、梦洁股份。2013年前,四大家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为4.49%,其中家纺龙头罗莱生活市场占有率为1.53%,其次是富安娜和水星家纺,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3%与0.96%。
2017年集中度显著提升,前四大企业市占率同比提升1.01pct至5.38%,其中罗莱生活市占率同比提升0.6pct至2.15%。伴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及零售渠道变革,中小家纺企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大型品牌企业凭借品牌及规模效应,马太效应明显。2017年1月床上用品行业品牌数量为8888个,至2018年1月时下降为4570个,品牌淘汰比例接近50%。2017年床上用品前十大品牌市占率最高达33.2%,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中国家纺企业线下、线上现状分析
受益于零售渠道变革,龙头线下增速回暖。伴随着百货逐渐向体验式消费业态转型,中小家纺品牌被迫退出,龙头家纺品牌的竞争环境显著优化。2014-2016年,前四大品牌公司(罗莱生活、富安娜、水星家纺、梦洁股份)线下销售额由68.43亿元降至67.45亿元,而2017年线下销售额同比增长25.47%至84.63亿元。
线上持续高歌猛进,驱动整体增速提升。由于家纺产品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适于线上销售,加之行业线下渠道近年来不断调整,传统的家纺企业从线下模式纷纷转身发展线上。而龙头品牌得益于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电商流量倾斜,龙头电商发展迅猛。2017年家纺龙头企业线上保持高增,电商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除梦洁股份之外,电商增速基本在40%左右,占比均超20%。其中水星家纺的电商销售额占比最高,2017水星电商销售额为9.53亿元,占比达38.7%。
中国家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家纺行业是目前整个纺织品行业中发展前景最好、成长速度最快的子行业。床上用品作为家纺行业中的子行业,其工业总产值占到1/3,发展前景同样广阔。在发达国家,家用纺织品消费与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形成纺织行业中“三分天下”局面,而在我国,家用纺织品、服装和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则为12:80:8,差距较大,也预示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根据中国社会和人口结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内适婚人口的持续增长,将从乔迁和婚庆两大因素继续带动家纺行业持续增长。同时随着国家收入倍增计划的逐步实现,使得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升级需求也会随之陆续出现,这将有力的支持家纺的置换需求。
1、纺织行业分工两极分化
现在这个时代是产品极其丰富的时代,而行业最终的发展,将会是两极分化,一部分厂家变身为纯粹的产品供应商,而一部分厂家则变身为纯粹的品牌运营商。
2、布艺行业终端品牌化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物质生活进入品牌时代同一个产品,经过品牌的包装、专业的服务,形成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进而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
3、多风格专卖店成为趋势
统一的品牌VI识别系统、整体的氛围打造、专业的服务,让消费者尽享品牌化的体验。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都有不同的梦想,从而家装设计风格多元化成为必然。
4、标准化服务成核心竞争力
让消费者体验“一站式”消费,进而形成专卖店特有的附加值。于是,如何加强品牌服务,提升专卖店核心竞争力将成为每个商家研究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