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业务不再单打
阿里财报将整体业务分成了四大业务版块:核心电商,云计算,数字娱乐以及创新等其他业务。
营收比重上,淘宝/天猫在内的「核心电商」继续扮演着引擎的角色。
「核心电商」是一个大的商业范畴,包括2C的线上/线下零售、2B的批发、O2O、物流等。翻看财报中阿里近几年的营收情况会发现,核心电商占总营收的比重都超过了80%,贡献了大部分的经营收入,尤其是其中的淘系电商(淘宝/天猫/聚划算等)。
这个季度,传统的两项营收支柱:客户管理即广告营收(Costomer management)与佣金营收(Commission)合并后,在总营收的占比为46%。
1688、阿里国际站等2B业务,都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菜鸟网络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正经营现金流。这几项主力收入,支撑起了阿里稳定增长的动力。
不过新零售业务(核心电商分类下的“其他”收入),增速已经超过淘宝/天猫了。
判断一个业务的成长性,离不开这些因素:1、增速;2、重要性。
阿里的新零售业务收入,包括高鑫零售、天猫超市、盒马、天猫进口直营、考拉等自营业务。这部分收入为517.6亿,同比增长101%,占总收入的23%,成了这段时期的增速担当。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阿里CFO武卫表示,即使去掉这个季度并表的高鑫零售部分,新零售业务同样增长了40%,总营收增速也有27%。
阿里早已不是一家电商公司,通过自营、收购、合并的方式,搭建起新的业务线。控股的高鑫零售这个季度开始财务并表,稍早前,大润发换帅,阿里林小海接任CEO,有望解决大润发超市与集团其他业务打通融合的障碍,进一步加强和天猫超市以及淘鲜达的协同。
1月31日,高鑫零售刚刚公布了2020年业绩。去年开出24家小润发,其中20家在南通市,4家在泰州市。「电商在线」曾在报道《大润发加速“变小”,下沉版盒马有什么想象力?》中观察到,无论是大润发、盒马还是永辉,中国零售卖场都开起了中小型超市,500平方米左右小业态挺进社区,下沉市场,触达更多的人群。
截至12月,盒马共开了246家门店。升级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饿了么,日均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了近30%,从送吃的到送水果蔬菜、日用品,不断增加着品类。
同城零售+本地生活服务+生鲜电商构成了我们的“身边经济”,是比网购还要大的市场,阿里从2015年就开始培育新零售生态,投入巨大,最近的一些列布局,不难看出是从过去被动及防守的策略,到进入主动进攻发展。一旦打通彼此间的业务壁垒,增加效率,占领这块高频市场,将为阿里抵御来自不同方向的炮火(京东、拼多多、美团最近都在发力社区团购)。
问题解决的了吗
用户增长,是资本市场对电商平台最关心的指标之一。
截至12月31日,阿里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年活跃消费者AAC达到7.79亿。这个季度,年活跃消费者环比净增2200万,为近8个季度来的最优表现。
自2019年初以来,下沉市场就成了阿里用户增长的重要来源,几乎每个季度都贡献了60%至70%的增长。淘宝特价版的表现被单独拎出来,上线不到一年,已经取得了上亿MAU(移动月活数)。
淘宝主打丰富,天猫为品牌主阵地,淘宝特价版主攻工厂货上行。可以看出阿里针对不同的客户人群,进行分类管理,推出多元的商品供给,满足不同的用户。
不过在用户总量上,京东年活跃购买用户数4.41亿,拼多多年活跃买家7.31亿,都在追赶阿里。
在手机月活用户MAU这个指标上,12月底MAU为9.02亿,单季增加2100万。能在9亿月活的槛上完成临门一脚,这个数值已经非常接近中国现有的9.4亿网民,当增长不再是最终目标时,接下来的发力点将聚焦于用户的使用时长、消费深度上。
「电商在线」采访过的一些商家,最近都在尝试内容化,学习怎么拍视频。
今天的电商,变化巨大,特别是在流量侧。上游的流量也许是内容平台,也许即时通讯工具,也许是社区平台,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态锁定了用户。于是今天的电商有了新的课题——如何从抖音、快手、微信、微博、B站这些上游的这些流量池中,引入用户,在自己选择的平台中成交。
张勇认为,互联网用户产品增多,商家多平台经营成为常态。淘系平台的差异化价值,是能够提供成套的经营工具,而不是一种解决方案。
过去一段时间,淘系平台一直在做的事情:不断改版升级,增加商品信息流,新增内容中心「逛逛」。
一个新入口会产生多大价值?你看看直播就知道了,淘宝直播、快手、抖音都是千亿GMV,快手和抖音直接晋级成了电商公司。
这个季度,淘宝首页推荐带来的页面访问量同比增长了90%。淘宝直播年GMV超过4000亿元。
淘宝正变得富媒体化,从最初的购物场,逐渐生长成一个看中内容的新场。从这个角度看,淘宝推出「逛逛」与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提出的「视频号」,都是意在加速App体内的流量循环。
每一项举措目标不一定能开拓新用户,但可以留住已有用户并促进消费。用户在平台上待的时间长了,就能实现逛/买-吸引商家来开店-推新品/新品牌-多元需求得到满足-更多用户来平台逛/买,形成飞轮效应。
在最近的商家春节团拜会上,天猫发布了今年新的策略。「电商在线」在《天猫新策略》中梳理了三个关键点:
提升消费者体验;
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产品(旗舰店、数据产品),提升全域运营效率;
推新品、新品牌、新品类。
不支持“二选一”,简化营销玩法,让商品价格更直接,物流体验更加确定性,提升体验成头等大事,淘系电商想要变得“简单”
阿里的新动能
当进入2021年之后,所有大公司都会回归到相同的命题:如何保住现有的增速,以及如何获得新的增量。
对于未来的投资直接关系到一家企业未来的成长性,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说过,会用8到10年的时间孵化新业务。阿里的核心业务是商业,但阿里的业务有着不断突破边界更深入搭建基础设施的动力和意愿。
2009年春节后,一群年轻人在北京上地汇众大厦一间快要废弃的办公室里,写下了阿里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的第一行代码,开启了中国云计算的新篇章。
阿里云成立已经第11年,菜鸟成立至今已经7年。“阿里有句话叫‘履带式发展’,就是我们永远为今天而工作,为明天而投资,为未来而孵化。”张勇说。
就好比一辆装甲车,履带一截连一截,要前轮领着,后轮跟着转动,才能扎实向前推进。
从最初的B2B(1688)→C2C(淘宝)→B2C(天猫)→金融(支付宝)→云计算(阿里云)/物流(菜鸟),最终体系越来越完善,从单纯的交易平台演进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这个季度,云计算收入161.15亿元,同比增长50%,经调整EBITDA(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实现了正增长。
这个季度,新零售和直营业务在总收入中占到23%,菜鸟5%,本地生活服务4%,云计算7%。多元发展带动阿里整体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我们说播种、壮大、盈利,今天菜鸟就是壮大的业务,云是走向盈利的业务。”阿里CFO武卫说。
几年前,阿里对于盒马等新零售的投资已成为拉动平台增长的动力,实现多引擎的稳定增长是阿里巴巴投资明天的结果。阿里对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投资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项目当中,物流、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可以看到新技术的影子,这同样是阿里巴巴投资明天的结果。如今投资商家、投资明天,这些投入短期或难以在财报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企业着眼于为企业提供持续性增长。
财报电话会议末尾,有投资者提问,阿里如何平衡原业务和对新业务创新的投入?武卫的答复很干脆,“我们会毫不犹豫投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