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于天气及灾害(美国飓风、印度棉铃虫、新疆天气等)和疫情限制,全球棉花供应紧张,推动了棉花价格持续上涨。10月1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为21699元/吨,较上个交易日涨12元/吨,较一个月前上涨3423元/吨。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中下游对棉价大涨的反映不一,棉纱销售利润抬高,产销两旺,推动棉纺公司利润率上涨;而坯布、服装等下游的价格传导还未有明显体现。目前棉花价格主要靠供给矛盾推动,下游需求对棉花价格的支撑较弱,多家服装企业订单已下到明年,消化完自身库存后或有一轮新的涨价。
1、棉纺龙头充分受益
10月11日,百隆东方(601339.SH)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产品中60%-70%的成本来自原材料棉花,一般会囤3-6个月的棉花库存,近期棉花价格上涨带动公司产品价格上涨,而采购成本又处于较低位,从而提升了公司的产品利润率。
作为色纺纱龙头,百隆东方目前纱线产能在180万锭左右,2021H1公司存货35.3亿,其中原材料价值为23.2亿。受益于在前期棉价低位时期充分备货,公司H1毛利率上升至20.9%,同比上升128.2%。
“我们的下游客户是快时尚品类,基本都是拿现货,加上我们的议价能力较强,产品价格调整比较顺利,现在产能在超负荷运转,”上述负责人提到,公司60%的产能位于越南,受限于越南疫情管控,8月中旬开工率只有40%,目前工人按序返厂,产能有待逐步回升。
7月5日,百隆东方公告了定增预案,拟投资2.5亿美元用于百隆(越南)扩建39万锭纱线项目,该负责人提到,项目发行时间在明年,公司长期看好东南亚市场对纱线产品的需求。
2、涨价尚未传导至下游服装企业
一位服装行业分析师告诉财联社记者,棉花涨价主要推动上游棉纺企业利润率,对下游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很小,因为棉花原材料在企业成本里占比不多,而且产品加价倍率高,“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10块钱棉花对应终端零售价400块钱左右,企业进货价在130块钱左右,就算棉花翻倍了企业成本也不会提高太多,主要加上去的是人工、制造费用,企业通过调整加价倍率和销售费用率就能应对。”
太平鸟(603877.SH)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棉花原料在公司成本占比中不高,目前棉花、化纤面料等原材料的上涨还没有反映到公司产品价格上。
记者注意到,棉花的下游主要是混纺纱、棉纱,再到面料、成品,目前市面上童装、休闲运动装、内衣袜子以及主打棉质的时装用棉较多。
以棉袜生产为主业的健盛集团(603558.SH)为例,基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在上半年已经上调过产品价格,并调整客户结构,减少与高价格敏感性客户的合作方式,公司相关负责人在10月11日告诉财联社记者,公司根据订单情况,最近会跟客户进行新一轮价格的调整评估。
“棉花原料占公司整体成本的30%-40%,我们一般有六个月的纱线备货,涨上去的原料还没开始买,库存可以用到11月底。现在主要在赶圣诞节期间的出货,到11月之后需求下降,原材料继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上述负责人说。
品牌服装订单一般会提前半年到一年下单,原料上涨的价格并非马上传导到消费终端。一位巴拉巴拉品牌代理商告诉财联社记者,公司在今年9月就已经下好了明年夏季的订单,订完货的产品零售价已经确定了,基本不会受影响,“如果棉花持续涨价,明年秋季的市场定价可能会有变化,目前原材料直接影响的是面料商的成本,如果有生产厂商下了订单没有提前囤面料,他们就得承受进货价的上涨,自己压缩利润。”
3、短期供应紧张有望支撑棉花价格
物产中大期货高级分析师谢雯告诉财联社记者,棉花目前的供应端矛盾更突出,是价格的最重要推动力:印度棉花因虫害而产量降低,新疆棉因为高温天气产量下降,近期雨雪天气导致棉花采摘进度受阻。天气好转后,棉花采摘价格、装卸费和运输费都在增加,即使近两日出现收购价回调,棉花价格仍然较高。
谢雯提到,东南亚纺织开机率随着越南疫情管控或进一步降低,加上印度煤炭紧缺,印度限电效应刚刚开始,纺织订单后续会继续回流国内,目前国内纺织开工率受双控影响降低,在订单回流背景下,相关产业链产品价格可能继续升高。
下游需求增长乏力和供应端的抢收成为当下市场的矛盾点。中国棉花协会指出,近期,棉花产成品库存明显增长,价格上涨乏力,企业观望心态加剧,加之疫情变化、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棉价难以持续传递。中国棉花协会预计,2021年度消费量843万吨,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满足棉纺企业用棉需求,10月7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2021年第一批中央储备棉投放的公告》。根据公告,中储棉计划在10月-11月供应58.5万吨棉花,从供应端稳定市场。短期供应量的增加预计将对新棉抢收情绪起到冷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