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PTA市场跌宕起伏,价格从4月初6518元下跌至6200元,跌幅4.88%。
PTA行情突变,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此次下行是短暂回调,还是市场上涨逻辑已变?
上游有难下游通缩,多空博弈后出现明显负反馈
近期随着商品整体重心下移,以及一些宏观数据的发布,国内宏观研究者都发出中国或步入通缩的言论。与此相反,美国却依然饱受通胀的压力,中美宏观周期出现明显错配。若是从商品视角来看,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品种就是PTA。首先,PTA上游最顶端是原油,因地缘冲突依然在延续,原油供应仍有扰动,比如对俄罗斯石油和成品油的禁令,以及近期OPEC自发的减产。其次,PTA原料是PX,而生产PX的原料又是美国汽油调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即PTA与代表美国消费的汽油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前美国汽油在旺季需求来临之前一直维持较低的库存水平。以上两点表明,对于美国能源消费而言,当前是供应无弹性、需求有韧性,宏观层面则凸显出美国通胀管理依然存在一定压力。
反观PTA下游却是另外一副景象。PTA对应的终端消费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行业,占比8成左右,剩余20%主要是瓶片应用于液体包装。由于疫情全面解封,出行和服务业复苏依然令瓶片需求维持较好的态势,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需。不过,纺织服装却受到外需疲软的冲击。因此,一旦PTA出行快速拉涨,下游因需求疲软而无法将价格终端消费传导,相关产业利润被压缩后被动减产,行业出行较为明显的负反馈。
终端的负反馈从3月底已经开始蓄力,近期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基于经济效益或者库存考虑的检修减产明显增加,如广东的瓶片、江阴的短纤、瓶片,桐乡的长丝,以及苏北的短纤近期陆续检修。聚酯上游原料成本持续强势,而下游加弹和织造刚需采购为主,不敢贸然采购,一旦原料耗尽不得不选择减停产,因此4月开机较3月份大幅下降。聚酯面临上下游夹击虽紧靠低价促销能暂时缓解下库存压力,但改变不了聚酯累库存的趋势。市场一致认为聚酯扛不住自然会降负,但节奏上把握不清晰。
短纤减负周内小幅去库,然终端不振,长丝延续累库。数据显示,截止4月21日,涤纶短纤库存天数9.11天,较前一周减少0.81天;江浙织机涤纶长丝DTY28.5天,较前一周增加0.8天;涤纶长丝FDY23天,较前一周增加0.1天;涤纶长丝POY21.1天,较前一周增加0.5天。后期来看,部分聚酯工厂计划减产,但具体落地量仍不大,且有新装置投产,关注后续需求负反馈的程度。
简而言之,PTA产业链中上游更能体现出了美国管理通胀的难度,而下游却体现了当前市场所担忧的国内通缩。
目前的PTA是成本和需求都无力大幅推涨,原油宽幅震荡,PX经过长时间的支撑后逐渐疲乏;聚酯需求端开始“摆烂”,亏损压力仍在,龙头聚酯工厂撑到月底再调整价格,贸易商和工厂都秉承积极出货的心态,但仍未达到织造厂的心理预期价位。后续聚酯的供应有可能缩减,但在需求较悲观的氛围下只能是略有提振,无法逆转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