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根丝”到“一匹布”,从“一匹布”到一件成衣、一套床上用品或是一件艺术品,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内容背后,是一条重要且了不起的民生产业。
云南纺织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厚,傣族的织锦、彝族的火草织,以及云南历史上第一个纺织工业基地的诞生……说到云南的纺织服装产业, 品牌多发源于民间,产品多用于人民日常所需,极具特色,但不成规模,也不成体系。
近年来,云南省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加以培育和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扶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为轻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批又一批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纷纷选择落户云南。
招大引强、精准承接
2021年7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热电汽循环利用纺织产业园内,来自江苏新东旭集团旗下的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云南省首个纺织服装全产业链转移项目正式投产运营。
依托云南能投红河发电有限公司2台3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以热电汽循环利用为主,蒸汽、水、电等要素的集聚,以及区位、人工的优势,为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在开远如佑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倍捻机、织布机正在作业,经过整经机处理的经线进入织布机,织布机以高压水流交替使经线和纬线交织,实现了“一根丝”到“一匹布”的生产。
“项目总体建成达产后将具备年产10万吨针织、2万吨机织高档面料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年上缴税收1亿元以上,可安排就业岗位2500人以上。” 在开远如佑公司生产部经理王芹看来,云南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还有很大的潜能等待开发。
增能蓄势、内生发展
从“东桑西移”到“东丝西移”,云南在承接产业转移成效的同时,不断转化自身优势和资源,使得转移纺织服装产业不断适应“云南水土”。
近年来,云南省保山产业园区、开远纺织产业园区、陆良工业园、陇川工业园区、广南鞋服生产基地、镇康县边境特色工业园区等纺织鞋服专业园区加快建设步伐,纺织产业聚集发展已现雏形。
从数据中看成效,2022年,云南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共58户,实现产值54.16亿元、营业收入59.5亿元,带动就业1.25万人。全年生产纱12273.98吨、蚕丝2651.18吨、服装1183.35万件、化学纤维40136吨……
凭借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产业逻辑,目前云南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茧丝绸产业基地之一,而且质量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平。
开放共生、叠加优势
近日,走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工业园区,雅戈尔(瑞丽)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6栋3层高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已全部建成,争取今年10月完成投产。“达到满负荷生产后,公司年产值约达20亿元。”对于即将开启的纺织产业新篇章,雅戈尔(瑞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充满了信心。”
这份自信并非毫无缘由。毗邻缅甸和越南,区位独特、口岸优势、政策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多层优势叠加,南亚东南亚市场对于纺织服装产业的需求大,市场前景广阔……这是德宏、保山以及红河作为“国际驿站”,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吸引企业入驻的 “底气”。
立足云南,打造搬不走的“云南制造”优势。
充分依托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门户位置的地理与交通区位条件,运用国内生产资料充足、周边要素成本及东南亚消费市场的多重优势,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作用,为原材料进口、销售出口在国际市场“两头在外”的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如今,德宏州以芒市、瑞丽、陇川、盈江、梁河5个工业园区为核心,打造差异化布局,抢抓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优势。芒市以引进服装鞋帽企业为主发展纤维纺织,瑞丽市以引进纺织贸易和流通企业为主发展纺织电商,陇川县以引进茧丝绸和家纺企业为主发展绿色印染,盈江县以引进针织和苎麻产业为主……初步形成了从种桑养蚕、纺织加工到成衣制作的全产业链布局。
不仅在德宏和保山,红河州河口县也在积极打造面向越南的服装面料交易市场,正在启动建设东盟服装服饰市场国际采购贸易中心。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也在拓宽、延伸产业链,向外依托河口及越南福寿省布局下游产业,将生产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通过河口运送至越南福寿省生产基地,形成向欧美国家及东南亚国家出口的国际纺织服装产业链。
立当下,更要谋未来。
云南正逐步成为参与全球化分工合作、出口导向型经济产业拓展市场的重要腹地,未来,还将迎来承接和发展纺织产业更大更多的机遇。云南应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对外贸易相关服务业、物流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网上交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深化与中东部地区间的区域合作,优化供应链协作发展水平,建立新协作模式和全方位对接合作关系,形成跨区域协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产业承接力和发展势能实现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