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行情不好,内卷严重,利润很低,当小编与布老板聊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时,布老板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是因为中西部产能的快速扩张。
从18年的接近40万台,再到今年年底超过80万台,全国生产出总的布数量预计也将超过500亿米,织造产能这种增速,现有的市场确实消化不了生产出的那么多布。
可现在没有,不等于未来也没有。
一开始,我国的纺织品产能消化主要是靠外贸,很多纺企能做外贸就坚决不做内贸,原因就是内贸的货款拖欠太久,而外贸客户给钱干脆,说多久就是多久。
这是因为国内的客户不想干脆给钱吗?这种情况自然也存在,但更多的也是因为内地的消费确实不给力,虽说人数多,但收入水平就摆在那里,能用于服装消费的钱自然也有限。还记得小编小时候,羽绒服可以算是大件年货了,买一件穿几年是常态,那相关的面料需求自然就有限。
但随着经济发展,买一件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羽绒服,对很多消费者而言也只能算是普通的日常消费了。不知不觉间,我国纺织品内贸市场已经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但也要承认,受限于种种因素,我国不同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差也不小。中国十四亿人口,真正的消费潜力还没被完全挖掘。
就比如在中西部建立纺织集群的事情,一方面带来了纺织产能的过剩,但另一方面也给中西部带去了就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不止是纺织行业,全国的制造业都在中西部进行投资建厂。
只有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居民收入切实提高了,消费水平增加了,才能消化掉天量的纺织产能,这也是国家近些年来一直在引导的事情。
除了内贸,外贸也很重要,当然这指的不是传统欧美消费市场。全世界已经突破80亿人口,但消费最厉害的只有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10亿人,我国纺织品出口,最终的消费者一般也是他们,比如面料出口到东南亚,到那边也只是加工成成衣,最后消费的还是欧美消费者。
全球另外70亿人口,除去中国的14亿,同样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消费市场,也就是所谓的新兴市场。
这些国家中有的有矿,有的气候条件丰富,有的风景秀丽,但就是留不住钱。也不是他们不想留钱,有的国家是自己不争气,那这没的说,有的国家自己有意愿,自身条件也不错,但却被某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刻意压制剥削了。
中国搞一带一路,也是为了扭转这些不平等,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居民收入提高了,消费水平增强了,我们生产出来的商品市场也就更大了。老话说得好,30年河东,30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有些国家现在看着不发达,但谁知道过10年又是什么情景。
资料来源:绸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