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18日,2012中国棉业高峰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由中国棉花协会举办的本届论坛主题为“全球格局下的棉业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印度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棉花经销商、涉棉加工企业及纺织企业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代表们就当前宏观经济格局、棉花业与纺织业的形势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寻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论坛显示,2012年棉花播种面积下降,形势不容乐观。
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戴公兴,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中国棉花协会名誉会长林乃基等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主持。
在题为“树立信心,有所作为,促进中国与世界棉业可持续发展”的发言中,周声涛对国内外棉花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
周声涛认为,面对2012年,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下,中国纺织业劳动力低廉等传统优势正逐步丧失,亟须进行结构调整;同样,棉花生产也面临人工成本持续上升、机械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差、生产出现萎缩的局面。他认为,尽管中国棉业、纺织业面临新的困难,但产棉大国、纺织大国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而棉花也是大宗农产品中单产贡献率最高的农作物,是棉区发展、棉农增收的支柱性产品。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已形成了棉花产业链,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中国棉业应立足于发展棉花生产,立足于国内供给为主,立足于扩展国际竞争力,这不仅是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周声涛指出,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中国棉业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已经建立,中国棉业正逐步走向成熟。当前,稳定种植面积的任务还很艰巨,棉花的价格也曾大起大落,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亟待建立明确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目前,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的方法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的农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棉花产业链各方均应从中受益,同时不应以损害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这需要世界各国棉业同行的共同努力。他建议:一要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保障棉花生产长期稳定发展;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发挥主产区优势;三要提升棉花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四要创新流通方式,减少环节,降低成本;五要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本届论坛分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中国与全球棉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与全球棉花、纺织形势分析三大部分进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兼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代表纺织行业和企业出席了论坛。
杨世滨在圆桌论坛上说,棉花产业链中与后端比较,前端的棉花价格历来是一个比较计划的管控。由于化纤业的发展,棉花由战略物资转变为非战略性物资,棉花会被非棉纤维替代掉一大部分。这个过程中建议国家在考虑整体政策制定时要有综合性,比如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以及价格的梯度等。
作为下游企业代表,孙伟挺表示,棉花价格在高过国际市场1500元/吨的时候,国内的纺织厂靠自身努力可以消化一部分,但高到现在的价格就很难承受;当事物发展到难以承受的边界,就会出现非良性的状态。
朱北娜诚恳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棉纺织企业更多体谅,这是因为只有棉纺织业好了,棉花加工企业才会好,棉农也才会好。
本次论坛上,各方嘉宾还围绕棉花产业链中大家普遍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沟通和探讨。
据了解,2011年,在上年度棉花价格创历史高点的刺激下,中国棉花生产面积和产量双增,但纺织行业运行出现了较大困难,主要指标增速全面放缓,棉花市场成交清淡,棉价急剧下跌。为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市场,中国启动了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累计收储棉花313万吨,托市作用明显,市场保持了总体稳定。
中国棉业高峰论坛每两年一届,与中国国际棉花会议隔年轮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