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局,纺织行业一方面承受着行业利润每况愈下所带来的心理落差,另一方面宽慰着自己讲风水轮流转,这就是当前纺织上游原料市场正在经历着的“潮汐周期”调整阶段。
纺织原料一季度行情大体呈三种形态:
一,窄幅整理。棉花受益于国家收储政策兜底,一改前期大幅走低的态势,价格呈现微涨态势;相关产品如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也缩量小跌,平均产销率在4~5成附近,市场流动性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二,弱势下行。涤纶长丝在弱市中褪下光环,主流品种创出4%~7%的跌幅,库存总量普遍在30~35天,占比资金10亿元以上。
三,温和上涨。锦纶、氨纶、腈纶整体呈现涨势,但价格涨幅要明显弱于原料涨幅,因此实际生产利润并不见高,锦纶已经临近盈亏边缘、氨纶和腈纶现金流毛利差已经倒挂。
综上分析可见,虽然本季度纺织原料行情走势有所分化,但市场需求面却无一例外遭遇寒流,各个品种都在经历抽丝剥茧似的利润回吐。
外界对其中原因心知肚明,各种因素积累之下所体现出的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放缓,导致市场所给予的需求出现缩量。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约97.12亿美元,同比减少7.01%,环比减少54.87%。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42.64亿美元,同比增加5.90%,环比减少44.45%;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54.48亿美元,同比减少15.10%,环比减少60.64%。出口市场 “败走麦城”,内销市场也同时缩水。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2.78%,为2011年以来月度零售额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
消费疲弱导致服装工厂库存高企,对于布匹的需求减弱导致织造环境缺乏信心,因此对于纺织原料的备货谨慎。由于市场刚性需求无法有效释放,库存逐渐形成巨大的“堰塞湖”,卖方市场时期正在逐渐远去。临近季度末,从华北到华东,从华南到西南,各专业市场纷纷传出降价声,限时促销、特惠发售的说法不绝于耳。
但是,市场悲观的“面具”下还隐藏着一些随时可能被激发出的利多,最为显著的就是目前织造企业普遍库存偏低。也就是说原本应该被下游织造分担的库存压力全部转移到了化纤工厂,而一旦需求面稍有风吹草动势必引发织造企业集中备货,那么化纤行业高企的库存也将迅速得到消化。
眼下,建议化纤工厂适当调整心态“双管齐下”,在降价促销降低库存水平的同时,通过减产降负缓解销售压力。